摘 要
本研究采嵌入型單一個案研究設計,以一位目前就讀于新竹縣某國小啟智班六年級的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為研究對象,依據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六個訓練階段,探討個案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各個階段的達標率、增強物的運用、以及問題行為的出現情形。雖然,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的限制,僅完成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前四個階段,但結果顯示,個案在這四個階段的正確達標率均高達90%以上,而且達成的時間也很短。在增強物的運用方面,研究者在這四個階段使用的增強物包括小饅頭、曼陀珠、洋芋片、mm巧克力、QQ水果軟糖等,研究結果也顯示,這些增強物配合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能有效增進個案的溝通能力。此外,從研究結果也發現,經由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訓練能有效減少個案吃樹葉及吃紙等行為問題。
關鍵詞: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智能障礙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溝通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人類無時無刻都在收發訊息。嬰兒一出生就會以「啼哭」的方式來與這個世界溝通,因此,溝通可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一般人自出生后由啼哭、肢體動作到使用語言來完成與外界的互動,但身心障礙者由于受限于身體機能的障礙、認知發展落后、學習經驗不足、環境剝奪等因素,以致于無法發展出有效及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造成人際關系的建立、學習、及工作方面的困難,甚至產生許多行為問題。而溝通障礙又普遍存在于各類障礙兒童的問題,因此,對身心障礙兒童而言,溝通能力的訓練是首要任務。
溝通的方式有許多種,除一般人所使用的口語外,其它非口語方式包括:「聲音」、「語文」、「手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及為身心障礙兒童所設計的「擴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等。以往的溝通訓練都十分強調口語及語文的溝通,因此無此能力者很難有溝通的機會。另外,由于以往的溝通訓練多屬在隔離場所做一對一的治療,在特殊學生缺乏類化能力下,此種治療往往成效有限,故近年來溝通訓練模式多主張在「自然情境」教學,以利學生的學習與類化。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簡稱PECS)就是為了增進無口語者功能性溝通而發展的一種擴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這套系統是利用不同階段的訓練,達成兒童主動溝通及類化的目的。它不但有一般非口語溝通系統的優點,如:容易理解及應用、不會影響口語發展等,更能增加兒童溝通的主動性。許多國外研究證實,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可在多種地點、時間實施,且達類化、保留的效果;國內謝淑珍(2002)也以這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針對發展遲緩幼兒的溝通行為進行介入,結果發現不但可促進幼兒主動表達、被動反應次數,并且達到保留及類化的效果。
由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ECS)已獲得國外許多研究證實成效良好,但國內只有一篇關于發展遲緩幼兒的研究結果支持其成效。因此,本研究選定以無口語能力的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促進無口語之中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能力的成效,研究目的如下:
1.探討無口語之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各階段的達成時間及達標率。
2.探討無口語之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各階段增強物的使用情形。
3.探討經由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是否能有效減少無口語之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的行為問題。
二、名詞解釋
(一)智能障礙
依據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五日所修訂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鑒定原則鑒定基準」規定,「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鑒定基準如下: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二)學生在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本研究所稱之「中度智能障礙」為經由新竹縣鑒輔會鑒定,并領有「中度智能障礙」的身心障礙手冊之中度智能障礙兒童。
(二)圖片兌換溝通系統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是由Bondy和Frost于Delaware Autistic Program所發展出的溝通訓練系統。它應用了不同的行為教學法,如向后連鎖、延緩提示及實物提示的消退等,一旦實體交換學成,教師等便可利用PECS來隨機教學。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是有系統的溝通教學法,分為六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特定所要達成的目標,當個案完成六階段后,即學會至少三種的問答句。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