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實例說明
【范例一】生活自理<如教學生洗手>
<步驟一>教師先示范洗手的動作給學生看。在示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口語的提示,如:「注意看老師現在的動作」,讓學生注意到老師示范的洗手動作。
<步驟二>要求學生自己做一次洗手的動作。
<步驟三>學生若能正確的完成洗手的動作,就給予獎勵及增強;若學生洗手的動作出現錯誤,則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協助,如:口頭提示、動作協助等(協助的程度由少到多)。
<步驟四>給予學生足夠的練習機會,直到學生能夠熟練正確的洗手動作。
【范例二】教學生加法
<步驟一>教師先數三個一元硬幣,再數兩個一元硬幣,加起來等于(唱數1.2.3.4.5.)五。
<步驟二>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方式做一次。
<步驟三>學生若能正確的完成就給予獎勵及增強;若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師則可以針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必要的協助,如:口頭提示、動作協助等(協助的程度由少到多)。
<步驟四>提供機會讓學生練習。下次再進行復習時:
<步驟一>老師要求學生做3+3的演算。
<步驟二>學生反應正確。
<步驟三>教師稱贊學生。
<步驟四>教師要求學生做3+4的演算。
<步驟五>學生做錯了。
<步驟六>老師再示范一次。
<步驟七>要求學生再做一次。
<步驟八>學生做對了。
<步驟九>教師贊美學生。
(六)結論
示范教學在特殊教育的運用很廣而且有效,尤其是應用于中重度智能障礙與情緒障礙。為了增進其效能,通常會合并其它的策略,如行為學派的增強與在直接教學法中使用示范教學。
當今社會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起因于生活環境中缺乏良好的楷模。當孩子觀看傳遞錯誤訊息的電視劇情、報章雜志,而指導者未實時針對錯誤觀念加以糾正,便容易造成模仿者價值觀的偏差。啟智班孩子的偷竊行為,原因可能是缺乏物權概念,然而也可能是孩子模仿錯誤行為,卻不知道錯誤所在;因此如何應用示范與模仿的策略,來提高孩子正向模仿的功效,則是每一個行為示范者值得深思的一環。無論如何,教師在運用示范教學時要注意本身的行為表現,因為不當的示范作用后患無窮,而學生隨時隨地都可能觀察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在此展露無遺。
教學應當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工作,教師必須在教學之前,先做安排和設計,如此才能夠按部就班,確實執行教學活動,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示范教學是教學流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對重度障礙者而言,教師更應有效應用線索提示來誘發學生模仿,藉由增強,再示范與糾正,幫助學生學會教材中的內容,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增進適應社會的技能,不僅學得更多、更好,也能學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技能是透過與不同的人及環境互動而學習來的,因此訓練者如何應用不同的方式來示范,讓學生能借著觀察及模仿來完成正確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教師更可以選擇各種適合學生程度與需求的教學策略聯合使用,教師若能斟酌運用各種策略的優點,就是一位真正有效能的教師。教師的指導(direction)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學生的動作能力提升,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較多的成就感,透過有系統的課程安排、明確目標的訂定、經常示范以供學生模仿、必要時使用易懂的口語指導、有效運用教學回饋策略,并讓學生有充分而適度的練習時間,如此一來,相信在教與學之間,彼此都能教學愉快、愉快學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