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怎樣教給自閉癥兒童以中樞行為訓練手冊一

2008/12/8 13:06:02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誰應該使用這一手冊
    這一手冊運用范圍廣泛,這一手冊中的例子主要關注的是自閉癥兒童和父母與兄弟姐妹之間家庭互動。之所以使用這類例子,是因為這些例子顯示了這一程序適用于社區。但是,最初的研究是由大學生、語言治療師和從事嚴重殘疾的無言語的自閉癥兒童作出的。其后的研究是針對大一些的孩子和有殘疾的成人,包括有語言和無語言的。從事治療的人有父母、教師、心理學家。小兒科醫生、社會福利工作者等等。因此,對學生、教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和兄弟姐妹以信其他同自閉癥個體和其他患有嚴重障礙的、不同年齡和不同功能水平的個體進行互動的人來說,使用這一手冊是十分有價值的。最希望得到改變的目標行為包括:說話、語言、社會行為、破壞性反應。但是,正如手冊中的例子所顯示的那樣,許多行為都有希望得到實現。
 
現場測試程序和結果
    這一手冊是以一系列公開出版的經驗研究為基礎的。此外,這一手冊經受過反復的檢查,以保證這一程序適用于大范圍的人口?,F場測試包括下列各個階段:首先,手冊的室內檢查。將這一手冊提供給來自我們的大學的人,這些人并沒有參與寫作。在他們進行閱讀之后,提出反饋意見并作出修改。接著,他們應用從自閉癥兒童手冊上學到的技術。為了評估臨床醫生是否掌握了這些技術,設計了一個操作準確度計分系統( a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scoring system),并對每一個治療師的成績作了計分。準確度評估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指導必須是清楚的、適用于任務的、連續的,孩子得注意治療師或任務;
(2)需要經常布置的維持性任務;
(3) 如果適合于兒童的發展水平,需要呈現的多種線索。
(4) 在選擇刺激項目時,應該給予兒童以重要角色。
(5)獎勵應該及時、 依隨性的(contingent)、連續的、并且是有效的;
(6)在大多數時間運用直接強化物;
(7) 獎勵應該依隨于反應嘗試。
 
導  言
    這一手冊的目的在于訓練同自閉癥兒童和其他嚴重殘疾的兒童互動的個體,提供一種在社區環境中易于采用的和隨時可用的治療。我們最初的工作(Koegel, O'Dell and Koegel, 1987) 集中于無言語的兒童,并使得他們的詞匯得到了戲劇性的提高。許多參與我們的早期工作的兒童表現出許多不適當的、破壞性行為,這些行為似乎是直接與教學條件有關,與他們缺少溝通技能有關。因此,這一手冊中所描述的程序,大幅度地減少了破壞性行為。更晚些時候的包括了一些高水平的兒童。但是,無論兒童現有的功能水平如何,所有這些原則都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建議將這些程序應用于所有兒童。這一手冊收集了各種例子,以便對盡可能多的孩子有幫助。閱讀這些例子的時候,應該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將這些原則應用于自己的具有特殊性的孩子。
   大多數具有嚴重殘疾的兒童需要接受許多行為治療,因此,確認需要治療的目標行為是最為基本的,這些目標行為能夠導致許多其他行為自發地發生改變,而不必在同一時對逐個行為進行治療。要對所有行為逐一進行治療是耗時巨大的。因此,這一手冊的目標是,描述一系列教自閉癥兒童以重要的中樞行為的訓練程序?!爸袠行袨椤币庵改切芏喙δ茴I域都很重要的行為。中樞行為的積極變化,會對其他許多行為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因而是一條使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得到廣泛提高的有效途徑。這一手冊中所論述的“中樞行為”是動機和對復合線索的應答。這些方面的困難對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具有廣泛的負面影響,而這些中樞行為的提高,會自閉癥兒童的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下面更為詳細地考察這些中樞行為。
 
動  機
   自閉癥兒童和其他嚴重殘疾的兒童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動機的缺乏。實際上,自閉癥兒童在學習新的任務時以及在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中,十分缺乏動機。動機的缺乏表現為發脾氣、哭叫、不服從、不注意、煩躁、呆視、和離開教學環境和懶惰。(e.g. Koegel & Egel, 1979). 雖然我們并不能確切地知道自閉癥的兒童為什么如此缺乏動機,但這也許是由于自閉癥兒童經常遭受到了失敗,他們簡單地學會了不去做嘗試。無論原因是什么,很顯然,在對這些孩子發展出行之有效的治療策略之前,應當解決動機問題。
   最近的研究表明,動機的提高會對兒童的學習產生戲劇性的影響。 (Koegel, O'Dell, & Dunlap, in press). 1987年, Koegel, O'Dell and Koegel 發展了一個將誘導性(動機)技術和功能性語言使用結合起來的程序。這一程序能用于自然環境,因此適于家庭使用。. Laski, Charlop, and Schreibman (1988) 成功地教會父母使用這一技術,使自閉癥兒童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并提高了說話能力。這些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動機這一中樞行為。顯然,有動機的孩子越努力,就會對教育情境更有興趣,就更有可能使用在其他情境當中學到的行為。
 
對復合線索的應答
   另一個有趣的主要的“中樞行為”,是對復合線索的應答。多年來的許多研究確認了自閉癥兒童注意的一個主要特征。這一特征可稱為“對刺激的過度選擇”(stimulus overselectivity),刺激的過度選擇牽涉到不能利用教育情境中的所有線索 (cf. Lovaas, Koegel, & Schreibman, 1979; Schreibman, 1988, for reviews of this research). 例如,在早期實驗中,教自閉癥兒童一個任務包含了許多線索(如光、聲、和觸覺線索)隨后有關單個線索的測試表明,兒童只學到了一個線索。這不同于正常兒童,正常兒童學習到了每一個單個線索。這意味著自閉癥兒童的特征是只對環境中的極少數線索作出反應,而這嚴重地妨礙了他們的學習。例如, 老師指著一個狗的圖片說“狗”。如果自閉癥的兒童看著這個圖,聽不到教師所說的詞,他就不能習得這一聯系。與此相似,如果孩子聽到了教師所說的詞,但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圖,他也不能學會這個符號。
因此,很顯然,這種注意的缺陷能夠而且確實對自閉癥兒童的學習產生了嚴重負面影響。實際上,研究表明,自閉癥兒童學習新的行為和泛化習得的行為、在典型的教育程序(如提示)和從事社會行為方面的失敗,與刺激的過度選擇有關。很顯然,矯正這一注意缺陷,會對自閉癥兒童的學習能力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因此,對復合線索的就答稱得上是重要的中樞行為。(Koegel & Schreibman, 1977; Schreibman, Charlop, & Koegel, 1982).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怎樣教給自閉癥兒童以中樞行為訓練手冊一]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