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輔導手冊三

2008/12/8 13:06:05 來源:臺灣書籍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自閉癥的神經心理機轉、身體病因、病理解剖病因、或遺傳上的病因都尚未突破,而在治療方面也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已知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癥的癥狀,促進自閉癥患者的適應,而有些方法已被證明無效,有些仍待驗證。茲將幾類常被提到的療法簡介于下。
關于自閉癥的藥物治療,可分根本治療、癥狀治療和相關精神疾病的治療來介紹。自閉癥的根本治療尚未出現,目前尚沒有任何藥物或任何方法可以根治自閉癥。雖然沒有根治的藥方,但適當使用藥物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癥的部分癥狀。
在試驗過的許多藥物中,傳統抗精神病劑是研究最多的。這一類藥物都有遮阻多巴胺(dopomine)受體而降低多巴胺作用的效用,對于精神病病人的妄想、幻覺、亢奮癥狀有顯著的療效。由于自閉癥患者的行為怪異,外人難以理解,所以試以抗精神病劑治療,結果發現雖不能改變自閉的現象,但能降低病人的過動、躁動不安、退縮、肢體的常同怪異行為、抽搐和攻擊行為。這一類的藥物種類很多,較常使用的是haloperidol,而在日本最常使用的是pimozide,也有研究結果顯示pimozide 略優于haloperidol,但也比較容易出現心電圖變化的副作用,因此較常使用haloperidal。然而不論使用何種抗精神病劑,長期使用于兒童,極易出現神經副作用。
有數種非典型抗精神病劑上市,它們兼具遮阻多巴胺受體及血清素(serotonin)受體的作用,它們和傳統抗精神病劑比較,明顯的減少神經系統的副作用,卻有相同的治療作用,因而逐漸取代傳統抗精神病劑的地位。臺灣目前較常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劑有risperidone、olanzapine和clozaril,這些藥物最大的缺點是會使人發胖,尤其clozaril最為明顯,此外,這些藥物單價是傳統抗精神病劑的數倍至數十倍,因此其使用受到健保局嚴格的管制。
    第二類試用于自閉癥患者的藥物是三環抗郁劑又兼具抗強迫癥的
clomipramine。由于自閉癥的同一性(固執性)行為和強迫癥的現象相似,而引發試驗的動機。研究發現青少年和成人自閉癥患者約一半的癥狀獲得改善,尤其是減少攻擊行為、躁動不安和同一性反復的行為。然而研究亦發現clomipremine較大劑量時有影響心臟傳導的副作用,而且它對嬰幼兒和兒童的療效不如青少年和成人。

    近年來,數種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郁劑也像clomipramine有選擇性遮阻血清素受體的作用,因此也試驗于自閉癥,發現能有效降低攻擊行為和減少同一性反復行為。有的研究也發現能減少自傷行為和促進學習,但也有研究報告常因引發過動、激動、攻擊行為而停藥。目前在臺灣上市的fluvoxamine、fluoxetine、sertraline、paroxetine和citalopram都屬于這一大類,它們在文獻報告的多寡就是按照這個順序排列的。
    第三類藥物是鴉片拮抗劑,它是可以遮阻嗎啡受體的藥。這是因為自閉癥患者退縮不理人的癥狀和鴉片成癮者癥狀類似,以及自閉癥患者對痛覺很不敏感,使人懷疑有不正常的腦啡作用,而試用的。剛開始的個案報告呈現正面效果,但后來個案較多的有對照組的研究則證實能減少過動和自我傷害的行為,而對不理人的行為并無療效。

    這些年來有二種藥曾引起病人家屬和治療人員很大的興趣,但最后都證明沒有效,這就是fenfluramine和secretin(腸促胰激素)。由于30~40%自閉癥患者血清素偏高,導致前者在八十年代被寄以厚望,早期報告能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并提高智商,大規模九個醫學中心的聯合研究也報告有效,但后來被批評研究法不當,而后來的雙盲試驗則證明對自閉癥無效,fluramine更因可造成心臟瓣膜的疾病已于1997年下市。Secretin則是1998年之后的新寵。它是用來診斷嬰幼兒某些腸胃疾病的試劑,1998年首先報告有自閉癥幼兒接受該診斷試劑后,語言和社會互動都有明顯的進步。由于媒體及網絡傳播,它迅速引起家屬強烈的興趣,燃起根治自閉癥的希望,但希望隨即幻滅,1999年的二篇研究報告已確定secretin對自閉癥無明顯療效。

    自閉癥患者的怪異行為很多,大體上都可將它歸納于「同一性」這個特征,包括抗拒環境的變化、固守衣食住行的常規、對某些事物的偏好、對某些感覺刺激特別偏好或敏感、或反復的動作等行為。少部份(尤其是高功能的)患者到青少年發展成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而和強迫性精神官能癥相似。有時極強的偏好和強迫思考,病人又不能清楚的描述這些經驗,會使沒有經驗的醫師將之誤為妄想癥狀,而當作精神分裂癥來治療。一般而言,這些怪異行為次數太頻繁或反應太強烈而干擾學習或日常生活時可以考慮以clomipramine或其它血清素拮抗劑fluvoxamine、fluoxetine等治療,若無效或出現攻擊性行為、自傷行為時、可考慮使用halopeidal或非典型抗精神病劑治療。

    除了上述反復怪異動作外,三分之二的學齡前或學齡期患自閉癥的兒童有活動量過大、不專心、沖動等過動兒的癥狀。一般而言,這些癥狀可以教學活動來降低其嚴重度;若十分嚴重而干擾教學時,對高功能患者可試治療過動兒的「利他能」(Ritalin學名methyphenidate),若無效甚至惡化者,及中、低功能自閉癥兼過動的患者可以試以imipramine、clonidine或haloperidol治療。
    大家十分關心的“語言”癥狀,目前仍沒有什么藥物可以有效改善,有少數病人在癲癇發作后語言顯著退化,而且在腦波檢查時在語言中樞有癲癇波出現,這時若以抗癲癇劑(最常用的是癲通,學名carbamazepine)治療,常能加倍語言訓練的效果。若沒有癲癇癥狀但腦電圖有癲癇波的病人,一般不給抗癲癇劑治療,但若語言訓練進展十分有限,加上情緒和睡眠問題時,可試用抗癲癇劑,以語言進展和腦電圖追蹤檢查來判斷要用藥多久,一般約一至二年。當然,任何病人若有癲癇發作,不論功能高或低,都要使用抗癲癇劑治療。近年有人報告一種抗癲癇的新藥lamotrigene可減少自閉癥和亞斯柏格癥的癥狀,但還缺乏雙盲試驗的實證的資料。

    攻擊行為和自傷行為是類似的,前者以別人為對象,后者以自己為對象。攻擊行為和自傷行為最常于挫折的情緒下出現,尤其是固執的同一性行為受到干擾無法完成時,常因排除阻礙其完成同一性行為,而讓不了解的人以為他莫名其妙的攻擊人,或因不會表達或表達的別人不了解,使其感到挫折而憤怒,卻又不會適當表達自己的挫折和憤怒,因而以不適當的攻擊行為或自傷行為表達出來。一般而言,攻擊行為和自傷行為以行為矯治為優先考慮,若病情嚴重時,才會考慮藥物治療。在藥物選擇方面,攻擊行為以haloperidol為優先考慮,其次為其它抗精神病劑、血清素拮抗劑、鋰鹽、propranolol和癲通等藥物。治療嚴重的自傷行為時,因鴉片拮抗劑naltrexone列入麻醉藥品管制,故仍以haloperidol、血清素拮抗劑等非管制藥品為優先。
    抽搐(tics)與土瑞癥(Gilles de la Tourette disorder)的不自主抽搐癥狀和自閉癥的常同性行為有不少類似的地方,自閉癥并發土瑞癥的雖不多見,但有抽搐的則不少。其治療較常用haloperidol、非典型抗精神病劑、血清素拮抗劑及clonidine,療效不錯。

    焦慮癥和憂郁癥也可發生在自閉癥患者的身上,在青春期之后并不少見,可分別以抗焦慮劑或抗憂郁劑治療。躁郁癥,以鋰鹽或癲通的預防效果達70%以上。自閉癥患者并發精神分裂癥的很少見,可以非典型抗精神病劑、halopenidal等治療。

    以上簡介藥物對自閉癥癥狀及并發癥的治療,顯示部份自閉癥癥狀可以藥物改善之。大部份情況下藥物治療只是輔助性質,分析要處理的問題的功能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以適當的處理才是最主要的;只用藥物治療的長期效果有限,若以藥物輔助行為矯治,常能得到較長久的結果。

2.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自閉癥矯治最重要的,因為自閉癥尚無任何有效的根治方法,所以只能勤以補拙,應用學習原理和發展心理學的原理,盡量協助他們把能力發揮出來,并減少行為問題。這些方面相關的原理原則將在輔導的部分加以說明。

3. 感覺統合治療
    感覺統合治療(簡稱感統訓練)在臺灣被不少人認為是萬靈丹,舉凡過動癥、學習障礙、語言障礙、智能不足、自閉癥、甚至懼學癥、情緒障礙等,都被定位成感統失調造成的,都可以用感統訓練來治療。在筆者的門診病人七成以上都接受感統訓練,而美國自閉癥的病人,根據芮慕蘭的估計,約有四分之一接受感統訓練,那么到底感覺統合能治愈自閉癥嗎?
    說來令人難以相信,在英美主要的最新版兒童精神醫學教科書上,根本沒提到感統訓練或感統失調和自閉癥的關系,主要的兒童心理學術期刊也少見相關的研究報告。在1994年分別在「學習障礙期刊」和「自我傷害文獻摘要與評論」中有感統訓練的綜論文章,前者評論「感覺統合治療法在學習障礙兒童的應用」,詳細評論1982到1992年的七篇研究,后者評論「感覺統合治療對自我傷害行為的療效」。這兩篇評論的結論是一致的,前者說:「現有的研究足夠確認感覺統合治療對學習障礙和其它障礙是無效的,不論是作為主要或補助的治療方式」,而后者說:「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不足以支持感覺統合治療對自我傷害治療之實用性?!惯@個結論和1985年美國小兒科學研究院殘障兒童委員會的結論是一致的。
    雖然科學尚不能證明感覺統合治療之有效性,但有些報告卻堅持其效果,有一位走出自閉癥的鄧普葛蘭定博士,就在書上詳述“深部壓感(deep pressure)”可以有效的使她舒暢,而且由趕牛機所得的靈感自行設計機器,每當情緒不安就進去壓一壓,效果極佳。這些個別的個案經驗,還有待整合,形成可檢驗的假說,進一部測試假說,才能確定其治療學上的地位。

4. 聽覺統合訓練
    聽覺訓練是一位耳鼻科醫師布拉德發明的,宣稱可以促學習和行為正常的訓練,為了避免與聽障者的聽力訓練(英文都是auditory training)混淆,Rimland主張將聽覺訓練改稱「聽覺統合訓練」(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以下簡稱「聽統訓練」,就像感覺統合訓練一樣。布拉德治療過的八千個病人中,有48個是自閉癥患者,其中只有「雨中起舞」一書的喬琪完全從自閉癥中脫繭而出,其它的人雖多少有些改善,但無人痊愈。芮慕蘭等人自己的研究采個案對照法,每個接受聽統訓練的人有一個自閉癥患者為對照組。聽統訓練組患者聽到的是將病童敏感的聲頻加以修飾過的音樂,而對照組患者則是聽到未經修飾過的音樂。他們的分析結果發現聽統訓練組在訓練之后并未減少其聽覺敏感反應,及雖然聽覺敏感沒有改變,但是訓練組在訓練前后之行為分數改變比對照組明顯,也就是訓練組的進步比較大。后續的研究大都不能證明聽統訓練對自閉癥的療效,而既然聽統訓練不能改變聽覺過敏,卻能改變病人的行為,因此聽統訓練的理論基礎就被推翻了。

5. 其它治療
    運動治療是日本武藏學校所采用的生活治療的一部份,在學校每天例行活動中,自閉癥學生早上下午各有跑步時間、固定作息,及師生密切互動,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頗能照顧自己。不論是感覺統合或運動治療,他們有相同的成份:讓孩子規則的有事情可以做,有事情可以做,孩子的情緒就會穩定;有事情可以做,孩子就有學習的機會,就有機會進步,就可能減少不良行為,這是可以用行為矯治的學習原理來解釋的。

    高量的維他命治療也是行之有年的療法之一,所謂「高量」是用到平常人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譬如每天使用90~1200單位(一般只要2~4單位)維他命B6,可能對部分自閉癥兒童能改善癥狀,但到目前只有短期使用報告,尚缺乏長期試驗資料。另一種維他命葉酸,由于和X染色體脆弱癥有關,也被試用于并有X染色體脆弱癥的自閉癥患者,但不能證明有效。

    各種飲食治療是十分常見的,有人主張每天要喝青菜果汁,也有人認為要減少碳水化合物或減少糖果、人工甘味、人工色素等。臨床觀察約3~5%自閉癥患者在飲食改變后,過動行為會減少。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吃了某種食物,變得較躁動,不吃后又好些,再吃又躁動,不吃后又好些,如此可以知道該食物對他的影響,以后就不要給他吃了。如果想試某種食物會不會對自閉癥有不良反應,可以試著一次減一種食物,若行為沒有改善,就知道該食物是沒有關系的,而不必長期減少食物的種類。

    針灸治療有許多人嘗試過,可惜缺乏有系統有對照組的研究報告,十分期待有這樣的研究報告來評估這項可能很有潛力的治療方法。
0% (0)
0% (10)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輔導手冊四 上一篇: 自閉癥兒童輔導手冊二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兒童輔導手冊三]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