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相關的特質
除了上述自閉癥呈現的各種行為特征之外,有許多關于自閉癥兒童行為的描述和研究,雖然這些行為在其它診斷的兒童甚至正常兒童都可能出現,可是這些行為特質的確會影響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值得在此加以介紹。
1. 認知能力不均衡
認知能力不均衡是自閉癥很重要的特質,從1970年代Rutter等人開始到目前都有許多學者主張認知缺陷是自閉癥的核心癥狀。譬如現在十分流行解釋自閉癥的神經心理病因的心智理論、執行功能理論和中心連貫理論,都是和認知功能息息相關。
自閉癥兒童70% 以上都伴有智能不足的現象,顯示智能不足兒童的學習困難亦常見于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不均衡的發展可以用魏氏智力測驗的結果來說明,就大部分自閉癥兒童而言,其魏氏智力測驗的操作智商大都較語文智商為優,在操作量表里的圖形補充和積木測驗常常是得分最高的分量表。在語文量表里,自閉癥的兒童一般是以記憶廣度測驗得分最高,理解、類同測驗則是較弱的一環。研究資料亦顯示自閉癥患者的記憶能力遠優于理解能力和想象創作的能力,而且大部分的研究也發現自閉癥患者用視覺學習的能力較聽覺學習的能力為優,尤其是統合兩種信息輸入系統,譬如同時接受聽覺和視覺刺激的學習,明顯的較一般兒童為低。
類化(generalization)是指將學得的能力運用在需要的類似情境。類化困難是自閉癥教學最大問題之一。臨床經驗和研究結果都發現患自閉癥的人可以學習許多學業、社交、休閑和工作的技巧,可是這些學得的技巧很難在學習之外的需要運用這些技巧的情境中表現出來;他們十分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缺乏應用的能力。一般而言越難學會的行為越不容易類化。因此類化是自閉癥兒童教育上特別難突破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這些年來的研究發現在教室之外實際生活的環境來教學,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這也就是筆者一直強調自閉癥的矯治教育和訓練要符合實用的原則和生活化的原則的原因。
2. 注意力問題
像過動癥、學習障礙和智能不足的兒童一樣,自閉癥兒童也有注意力的問題,在教學時要引起他們去看和注意要教的事物上十分困難,自閉癥兒童常常不會跟隨教導者的指示去注意該注意的事情,若能注意時注意的時間也極短暫。相對的,自閉癥兒童卻常常對某些自己有興趣的刺激十分的專注,這種被稱做過度選擇性的注意力也常會干擾教學。一般而言我們需要和人正常的交往,要能夠壓抑許多不相干的刺激而專注于互動的某些信息上,由于自閉癥兒童對大部分的刺激反應微弱或沒有反應,讓人覺得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難免在社會互動中被人覺得怪異而難以和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面對這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容易持久的特性,老師在呈現教材和互動的方式上都要特別的注意,一定先引起學生的注意之后才進行教學的動作,這樣才可以有比較好的結果。
3. 動機
在自閉癥學生的教學上,老師常會抱怨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教學活動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可是事實上自閉癥的兒童并不是沒有動機,而是一般兒童有興趣的事物,他們并不感興趣、并不構成動機,卻對他們特別感興趣而別人覺得特殊或怪異的一些事物特別有興趣、會讓他們燃起強烈的動機。譬如一般兒童對玩具或口頭的稱贊等都會構成激勵他們學習的動機,可是對自閉癥兒童而言,口頭稱贊或一般的玩具常常是他們不感興趣的,反而是一些自我刺激行為或者反復操弄別人不感興趣的物品構成他們強烈的動機。因此在評估自閉癥兒童的時候常常需要費心仔細評估他們的行為及其前因后果,才可以發現哪些是可以增強學習動機的增強物。在教學時,需要不斷的找尋可以引起學生動機的新的增強物,才能維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
4. 行為問題
雖然嚴重的自我傷害和攻擊行為問題只在少部分的自閉癥學生身上出現,這些行為卻會嚴重的干擾教室秩序,需要立即的處置和醫療,包括藥物的協助。部分高功能自閉癥學生無法在普通班學習而需要安置在特殊班,甚至不能到校而只能在家自行教育,常是嚴重行為問題所造成的。較輕的行為問題,譬如發脾氣、不合作、自我刺激等在自閉癥學生十分常見,這些行為的原因包括對某些外在內在刺激不正常的反應,譬如對某些聲音、光線、觸覺的過度反應或不反應;有些則是沉迷在自我刺激之中,而對外界刺激及教學活動沒有反應;有些則是和他堅持的同一反復的行為受到干擾的反應;更常見的是溝通困難造成的。
早期的臨床治療方法強調以行為矯治消除這些不恰當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如果沒有消除常常不被學校接受?,F在的觀念已有改變,以功能分析的概念,不直接處理這些問題行為,而采用教導自閉癥兒童有用的技巧,并予以增強,經由區辨增強法使其出現越來越多功能性的技巧,而自我刺激行為等問題行為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一般而言,這些問題行為如果從小適當的教導功能性活動,可以將這些問題行為減到最少,因此早期介入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教導適當的行為以及避免續發的問題行為。
三、相關的身體健康問題
自閉癥兒童由于溝通困難及自我照顧能力差,加上前章所述10~37%患者并發身體疾病,身體健康問題值得注意。
1. 癲癇
從臺大醫院的個案統計,自閉癥兒童的腦電圖檢查呈現癲癇的腦波型的比例高達1/5以上。有不少兒童在兒童時期就出現癲癇發作,而有部份則到青春期才第一次發作。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資料,到成年期,自閉癥患者出現癲癇的比例高達1/4以上。呈現癲癇的兒童一定需要接受立即的進一步檢查治療,要將癲癇用藥物適當地控制,并配合環境以避免傷害并影響其治療。
2. 意外傷害
自閉癥兒童對危險情境缺乏判斷的能力,時常不顧危險地橫沖亂撞會接觸危險的事物,而引起意外甚至死亡。本人的研究顯示到了青春期,自閉癥患者已有3 % 因為意外而死亡,至于發生意外但未危及生命的比例則更高。因此要特別注意防范。
3. 皮膚
自閉癥兒童,尤其是低功能者,有自我刺激、自傷性行為的自閉癥兒童,可在皮膚,尤其是手部及手指處呈現因傷害造成皮膚結痂的情形,應給予適當的處置。
4. 牙齒
自閉癥兒童由于自我照顧的能力較缺乏,因此應該協助他好好照顧牙齒,而且盡早訓練他刷牙等身邊自我能力。對于仍然使用食物,尤其甜食,做為增強物來矯治的自閉癥兒童,尤應特別注意牙齒的保健。牙齒有疾病需治療時,自閉癥兒童常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讓他可以接受矯治,部分兒童實在難以合作而又必須治療時,需考慮以全身麻醉來進行相關的矯治。
5. 自傷
自我傷害行為在低功能自閉癥兒童出現比例較高,各種自傷的型式都可能出現,其中以撞頭、拍打、撞擊的行為較易造成傷害。對這些自我傷害行為應予以處理,所造成的傷害予以醫療。對部分醫療,譬如皮膚縫合或需要敷藥、綁紗布等,若兒童無法配合,而時常用健康的手去影響傷口的正常復原時,則可考慮以石膏固定來幫助傷口復原。
6. 身體疾病的表達和診治
大部分自閉癥兒童的身體都相當健康,可是他們也會生病,因此當情緒有不尋常表現時,應考慮是否是身體疾病所引起。當自閉癥兒童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或者有某些正在治療的身體疾病,像癲癇時,在開學前就要把這些資料和老師詳細地溝通,使老師知道在某些情況下應如何處理,才能幫助學童的學校適應。
自閉癥兒童由于溝通困難及自我照顧能力差,加上前章所述10~37%患者并發身體疾病,身體健康問題值得注意。
1. 癲癇
從臺大醫院的個案統計,自閉癥兒童的腦電圖檢查呈現癲癇的腦波型的比例高達1/5以上。有不少兒童在兒童時期就出現癲癇發作,而有部份則到青春期才第一次發作。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資料,到成年期,自閉癥患者出現癲癇的比例高達1/4以上。呈現癲癇的兒童一定需要接受立即的進一步檢查治療,要將癲癇用藥物適當地控制,并配合環境以避免傷害并影響其治療。
2. 意外傷害
自閉癥兒童對危險情境缺乏判斷的能力,時常不顧危險地橫沖亂撞會接觸危險的事物,而引起意外甚至死亡。本人的研究顯示到了青春期,自閉癥患者已有3 % 因為意外而死亡,至于發生意外但未危及生命的比例則更高。因此要特別注意防范。
3. 皮膚
自閉癥兒童,尤其是低功能者,有自我刺激、自傷性行為的自閉癥兒童,可在皮膚,尤其是手部及手指處呈現因傷害造成皮膚結痂的情形,應給予適當的處置。
4. 牙齒
自閉癥兒童由于自我照顧的能力較缺乏,因此應該協助他好好照顧牙齒,而且盡早訓練他刷牙等身邊自我能力。對于仍然使用食物,尤其甜食,做為增強物來矯治的自閉癥兒童,尤應特別注意牙齒的保健。牙齒有疾病需治療時,自閉癥兒童常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讓他可以接受矯治,部分兒童實在難以合作而又必須治療時,需考慮以全身麻醉來進行相關的矯治。
5. 自傷
自我傷害行為在低功能自閉癥兒童出現比例較高,各種自傷的型式都可能出現,其中以撞頭、拍打、撞擊的行為較易造成傷害。對這些自我傷害行為應予以處理,所造成的傷害予以醫療。對部分醫療,譬如皮膚縫合或需要敷藥、綁紗布等,若兒童無法配合,而時常用健康的手去影響傷口的正常復原時,則可考慮以石膏固定來幫助傷口復原。
6. 身體疾病的表達和診治
大部分自閉癥兒童的身體都相當健康,可是他們也會生病,因此當情緒有不尋常表現時,應考慮是否是身體疾病所引起。當自閉癥兒童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或者有某些正在治療的身體疾病,像癲癇時,在開學前就要把這些資料和老師詳細地溝通,使老師知道在某些情況下應如何處理,才能幫助學童的學校適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