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二十

2008/12/8 13:06:32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就頭腦的成長來說,這三種練習,都是刺激大腦成長的來源,而且在三歲以前,最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因為語言能幫助小孩和大人溝通,引起大人更多的注意和反應。運動由爬到站、走增加了他的活動領域,也逐次建立了獨立自信;同時,這對于孩子的大腦和腦下垂體,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所謂有出息,通常我們是指一個人,至少他對有見解,遇能擔當,具備這兩項品性就不會人云亦云,不知好歹,毫無作為。這類人在小的時候,他會依其所好,選擇玩具或玩伴。稍大之后,他會是學校的隊員,團體的中堅。也許可能他做得多也錯得多。但他肯認錯,肯改進,見到旁人有困難,他會自動伸援手,同學、親友也信任他和他通財。這樣的人長大之后,縱非國家棟梁之才,也是世上獨立之士,他可以成家立業,而且會過一輩子小康的日子。遇有機會,他可以時來運轉,依附潮流,發達一番,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是指這類人說的。

但如果自小就被爺爺奶奶背大抱大,呵護得像溫室的小花,母親看到幼稚園的老師抱他在鋪有高級地毯的地方,替他換尿片,就慌著要幼稚園為他小孩買個護理臺,說地毯上有細菌。下雨天當然留在室內,有太陽也怕孩子曬,快要兩歲了,兩只小腿還是彎彎的,走起路來總趕不上一般年齡的小朋友,一天到晚總是哭兮兮地要老師抱;更有的媽媽不放心,常打電話來吩咐教師別忘了在奶粉中多加點速健之類的,這樣過度受呵護的孩子,連體能都沒有得到正常的成長,如何期望他將來

有出息?要知道對于依賴、庸懦成性的人,財神和福星是不會把你燒的香、積的德,轉到他的名下的。假若,你能自小從生活訓練上,要小孩自己拿奶瓶(六個月就可開始),自己洗手,自己用湯匙吃飯(十二、三個月就可以訓練了),甚至于幫你做些家事(三歲就可以開始),只要他能力所及和不讓他受到傷害,就盡量要他幫點小忙,替你做點小事,縱然弄糟了、做錯了,也不要責怪他。經常讓他獨立完成一樁事,并適當地予以贊美和感謝,慢慢地孩子會從生活的獨立中,培養

出自信和負責的德性。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自然會有出息,不用父母操心。所以培養孩子能獨立,能擔當,讓孩子比你更強,遠比買速健給他們吃要有保證得多。


快樂是幸福的感受。而快樂的性格,也不是光靠遺傳因素,就可以讓你的下一代無憂無慮,坦蕩幸福地過一輩子。

所謂??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是指一個人,遇事不悲觀,不但有安貧樂道的品格,而且也有不叫苦,不怕難的精神。這樣的人,也常會有富貴不能淫的操守。如果再像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中所說的具有一點幽默感,讓別人也能分享他的快樂,那就更完美了。??鞓返男愿?,也是需要自小就開始培養的。而培養你的孩子一生快樂的性格,是要幫助他。

(1)喜愛工作──蒙特梭利說,“工作是人的特性,

絕大多數的動物,沒有這種特性。大人們因為工作帶來成就感,活得有希望;小孩每天不停地忙碌,是在做他成長的工作。能夠喜好工作,生活就絕沒有無所事事的苦惱,反而會有享受成就的感受,神經病理學家也認為,一個喜愛工作的人,必然是一個正常的人,也是一個快樂的人。

讓孩子養成喜歡工作的習性,就是從小鼓勵他去工作,尤其是幫助你做點家事,完成以后示以適當的嘉許,他不但會有成就感,而且非??煳?。當然在最初開始,你得要斟酌他的能力,防止他的失挫。譬如要他幫你拿碗,最好拿打不破的碗給他拿。如果想培養他從失敗中重新再來的性格,得要經過精心設計,以免弄不好,使他的小心靈受到挫折或產生罪孽感。

(2) 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習性──“助人為快樂之 。曾經有一個靠領政府社會救濟金生活的老人,將他多年積蓄的一萬塊錢,接濟了更需要的人。如果你的孩子也肯施舍,能夠像這樣一位濟人之急的老人一樣,那更可以其樂似神仙了。

(3)培養孩子守分際、無奢欲的操守,讓他一生胸懷坦蕩,無憂無慮,自然防止了不愉快事的發生。
(4)培養他美化生活的才能,使他的生活不刻板,不枯燥,而且能欣賞或創造美的境界,那豈不更快樂。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二十]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