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幼兒教育目標
在一個嫌貧愛富的社會里,價值的唯一取向是金錢,難免父母對兒女的期待也會錯誤地以為“將來你要能賺很多很多錢喲!”就是唯一的教育目標了。有了錢真的會幸福嗎?試問那些自殺、坐監、酗酒乃至“剪斷三千煩惱絲”看破紅塵而出家棄世的人,有幾個是為了窮”字?因此,我們在談到孩子教育目標之前,大人們也該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了。
如果你對他們教養的方向仍只是朝“錢”看,恐怕他忙忙了一輩子,縱然有了億萬家財,也不過是較大的錢奴,未必是你和他的幸福!嬰幼兒教養的目標
在蒙氏科學的新教育下的兒童,他們未來的幸福人生該是如何的一個遠景,我們可以用簡單通俗的話語來表示:“有出息”、“更聰明”、“??鞓贰?,經我們四年來在臺北“蒙特梭利實驗兒童之家”的調查,這也正是大部分家長對孩子一生的希望。
如果你的孩子夠聰明,他會自動去適應環境;先求生存,次求發展;能夠立足社會,自然就能開拓前途,有出息了(至少不會讓父母時時操心,終生掛慮)!更進一步說,如果先讓你的孩子“愛學習”、“肯研究”,就能“更聰明”,自然他會喜愛工作,欣賞異己,胸容萬物,造福人群,只要心無煩惱,也就會“??鞓贰绷?。
前面我們曾說明孩子的智力和習性,隨著大腦的成長,在六歲以前,幾乎已經定型了。因此,在六歲以前我們就應朝著這些能讓他幸福的“遠景”去培養。
更 聰 明
所謂“聰明”,就是耳聰目明。通常是指視聽敏銳,見解正確,博覽多聞,言語清楚,而且能舉一反三,否則就是平庸之材,等而下之,便成愚劣了。
所以說,蒙特梭利的科學教育理論,就從感官練習開始,把握孩子各項官能的敏感期,適時地、多次地、多樣地來誘發孩子感官的潛力,使之更“精確敏銳”。此外,孩子在學校和家庭“預備過的環境”當中可以由各種事物的形狀、顏色、質料、性質……而得到:
(1)明明白白的認知,
(2)清清楚楚的辨識,
(3)發現其間的差異,
(4)歸納它們的類序,
(5)分析其中的關系,
(6)舉一反三的推理。
也就是由耳聰目明,提升到心智慧敏的階段。當然這要靠老師的啟發和父母的誘導,尤其是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設計”和“聯合行動”的計劃教育,才能使你的孩子得到充分的智力啟發。除開直接的智力開發之外,同時要培養孩子打開智慧之門的習慣和性格。也就是“敢嘗試、喜探索、愛學習”的習慣,和常常發現問題,喜歡追根究底的性格,遇到這樣的“可造之材”,老師固然要不厭其煩地解答,父母也要不怕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麻煩,應該耐心地去滿足孩子這些智性活動的需要。
這樣經過學校和家庭由淺入深訓練,你的孩子會隨著他的年齡增加,一天比一天更聰明。在感官練習的同時,孩子的“語言”和體能活動,也需要更多的刺激和引誘,因此我們也要不失時機地誘導他們這兩方面的發展。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