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兒童感覺統合能力 ?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或不穩定、做作業拖拉、多動、自控能力差、易緊張、膽小、內向、愛哭、不合群、脾氣暴躁、吃飯挑食 …… 相信很多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碰到過類似的困惑和煩惱。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不良的反應;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粗心或者調皮,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孩子的心身創傷。美國心理學家愛瑞斯經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在 3-13 歲兒童中,有 10%-30% 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現象,并不是一般的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F代科學研究進一步發現,人之所以具備完成各種活動的能力,是建立在 “ 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反應。只有通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 ” 這一基礎上的,當這一系統由于發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上述行為問題。這種發生在兒童時期,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二、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會有哪些表現?
前庭平衡功能失調: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容易與人沖突,愛挑剔;很難與他人共樂或分享玩具、食物。語言發展遲緩,詞不達意,表達困難。
視覺感不良 :表現為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學了就忘,不認識字,不會計算,雖然能長時間的看動畫片,卻無法流利的閱讀,經常跳讀或漏讀。
聽覺感不良 :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忘記老師的話或留的作業。
觸覺過分敏感 :表現為特別害怕陌生的環境,容易吃手,咬指甲,愛哭,愛說,愛玩弄生殖器?;蛘哌^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過分焦慮、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暴飲暴食。
本體感失調 :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容易摔倒,不會滾翻,騎車、跳繩或拍球,不會系鞋帶,扣鈕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