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學習理念
數是一種人類的思維方式,本身并沒有具象的存在,而是人類賦予環境現象中的量化規律而產生的思維。日常生活中不乏有關「數」的經驗,如幾點起床、家中有幾人、喜歡的衣服顏色、去臺北外婆家往哪里走、有多遠….等都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透過日常作息,幼兒對時間、大小、方圓、長短、前后、遠近、快慢等產生興趣與關心。數原本就是抽象的,數存在于人類的邏輯思考之中,用來解釋自然與社會現象之量化,若以幼兒生活周遭的物品,做為「數」的題材,幼兒會比較有數的概念。
數與量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用品的多少、大小重量的比較,都有邏輯性,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后,必須學習能用語言表達其判斷的結果。幼兒應該具備哪些數語言,才能有效引導幼兒數與量思維。例如唱數、加減、日期、時鐘、錢幣、度量衡單位等等可能是幼兒可以應用的基礎數語言。
然而,數語言的教導會不會落入記憶的背誦失去理解應用的思維,必須教導哪些基礎數學語言,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清楚認識出來的。如果說幼兒學習并非大人思維之套用,而是引導出幼兒天生的思維方式,那么,幼兒一定要從許多嘗試錯誤的經驗中,才能建構出他自己的數思維出來。
除了數與量需要用記得數語言才能計算之外,幼兒可以憑其知覺直接判斷出簡單清楚的圖形與空間、因果關系、邏輯與推論,配合詞匯的出現而獲得學習。例如上下左右、形狀、關系等,都可以在現象面憑知覺接收直接判斷出來,因此這方面的數學語言是可以由現象引導出來,因為這些語言和現象面的關連是比較清楚的。然而,若要在復雜的現象中很清楚察覺到圖形與空間、因果關系、邏輯與推論,幼兒也是需要一些提醒注意、簡化狀況等教學情境來協助。
數學有其完整的邏輯系統,循序漸進才能真正理解,也就是說數學必須依照數學結構循序漸進的學習。然而數在生活的呈現卻未必如此邏輯先后,并不像其它領域那么清楚呈現現象,而是在隱含及現象之后的規律與邏輯,不能讓幼兒直接由他的知覺就看到、聽到、摸到的現象。然而,幼兒的學習卻需要透過生活經驗,由幼兒在生活中、課堂上實際去操作、體驗、檢驗。
這兩難的問題就必須由數的基本學習能力來解決,老師可以用數基本學習能力評量幼兒的數能力,而且可以一面評量幼兒數概念的程度,一面修正自己的教學不至于落入隨機或放任教學,而且也透過生活經驗提供學習機會,引導幼兒建構數學結構的知識。
很多孩子上了中小學之后,對數學產生嚴重恐懼,是真的不會呢?還是根本就排斥、拒絕學習?所以「數」的能力建立,應從小先培養孩子喜歡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一系列有規劃、有系統的數學課程中,應以輕松、活潑的游戲方式,帶領孩子進入好玩的數學世界里,并將數學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從小培養孩子善于推理與計算,相信數學對他們而言就不再是一大難題。
數
數與量的察覺與應用 唱數 點數 認識數詞 簡單運算
認識時間 時間的排序 簡單測量 換算錢幣 數與量的比較
圖形與空間的分辨 區分個別與整體 分辨具體方位 分辨幾何圖形
區分立體與平面
關系的判斷 連結相關事物 直覺的比較異同 分類 找出相同范式
連結因果關系 判斷簡單的序列
數與量的察覺與應用
唱數
會唱數從1到20
會唱數從1到100但偶而會錯
會唱數從1到100進位時不會錯
點數
能作一對一的對應,并判斷多少(10之內)
能點算十個以內的東西
認識數詞
能按順序排出1,2,3…...
能依數詞拿出正確的量
能依數量說出正確數詞
能依數量說出正確數詞,并比對正確的數字卡
簡單運算
會作5以內的加減實物計算
會5以內加減心算
會作10以內的加減實物計算
會以手指作10以內的加減計算
認識時間
可用行動配合作息時間
能指出今天的日期及星期幾
能以時鐘上的分針來估計時間
時間的排序
能指出昨天和明天日子
能分辨星期及月份
能說出年齡之長幼順序
簡單測量
會說出正確的單位名稱
能比較輕、重、高、矮
會用簡單的工具來量,例如幾杯、幾桶、幾步等
換算錢幣
會說出錢幣的名稱
會以十個一元換十元
會以兩個五元換十元
會購買十元之內的物品
數與量的比較
會以知覺來推估比較多少
會用手、腳、身體或身邊可得的用品來做計算的單位
圖形與空間的分辨
區分個別與整體
能將全體分成部份
會指出部分是整體的一部份
能將部分拼湊成整體
分辨具體方位
能以肢體指出方位
會在置物時分辨出方位
能用方位稱謂找出正確位置
能按指示找出正確位置
能讀懂簡單地圖
分辨幾何圖形
能說出幾何圖形例如:時鐘是圓的,桌子是方的等
能用幾何圖形表現作品
區分立體與平面
指出對應的立體與平面
能說出常見立體的名稱
能做出立體建構的成品
關系的判斷
連結相關事物
能從生活事物中作關連的配對:例如鞋襪、碗筷、媽媽和小孩等
能排出由大小、高矮、長短等次序
會依據形狀、數字、顏色之次序排列出連續性
直覺的比較異同
能由直覺觀察辨別異同
能說出大小、長短、胖瘦、厚薄、多少的相反關系
能找出一樣和不一樣
能描述相似點
能描述相關及關連處
分類
能依據同一屬性分辨東西,如圓形與方形、紅色與黃色等
愿意做分類工作
會遵循一個屬性要求做分類,如輕重、功用、新舊等
能說出分類的屬性
找出相同范式
能找出與范例相同的圖片
能依據范例次序排列出相同的圖片次序
能依據圖的順序找出下一個圖
能在圖案中找到基本圖
連結因果關系
會提出因果關系之疑問
能依照慣例做出因果判斷,例如早上到學校要說早安、下課了媽媽會來接我等
依照范例做出前后關系推測,例如哭是因為傷心、跌倒是因為不小心
會推測事件的原因
判斷簡單的序列
會依順序排出高矮
會排出時間的先后順序
會排出故事情節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