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孩子情緒起伏大、反應激烈,作錯事時,問他為什么?經常用哭的或說我們不讓他做…有時還會自殘?
答:
1.家長能夠容受孩子的一切
2.協助孩子表達溝通—被看見就是一種幸福
3.藉由描述、告知別人以更了解自己
4.建立自信à情緒穩定的基礎
5.讓孩子自己與外界作溝通
6.調整對孩子合理的期待
7.若家長學習技巧后,孩子仍未改善
à可能有家長個人問題或其它問題
問:如何找出孩子的優勢?
答:
1.仔細的觀察、注意接受他人的觀察
2.放松才能激發創意
3.自己與孩子保留一段享受玩耍的時間
4.將孩子任何事物與人際互動作聯想
5.與孩子自身能力作比較
問:我該找家教嗎?
答:
1.與幾位可信賴的大人建立關系,對親子而言皆是必要的->增加社交支持網絡
2.但并非推卸療育責任給家教
問:孩子不肯服藥、拒學如何處理?
答:
1.了解拒藥、拒學只是表面問題
2.要協助增加學校、生活適應能力才能讓孩子增加配合動機與配合度
3.即提升孩子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與生活適應能力
4.同時增加師生的接納度與協助->學校有心投入;為什么第二間學校通常會較好?
5.與孩子重新修復關系
問:孩子與同學因認知差異而造成沖突?
答:
1.三邊的同時協助-孩子、同學、老師
2.修復關系需要努力與時間
問:在校情緒失控時,擔心老師不了解而不知如何處理?
答:
1.事前就慢慢地讓老師逐漸地了解孩子
2.顯示孩子的細微進步
3.主動密集地維系與協助
4.針對固定發生的沖突情境,擬定因應策略
問:如何在讀小學時,可以適應新環境?如何找到住家附近合適的小學?
答:
1.各方面的事前準備
2.提早準備與暖身
3.詢求機構與團體的資源
問:注意力不夠集中?
答:
1.了解注意力的本質->并無法直接由外在掌控
2.盡量移除干擾物(包括人)
3.事前教導、提醒與訂定契約
4.具體要求與實作示范
5.在旁實時的協助(可運用同學小幫手)
6.學業教導-提升動機->正當的說明
7.為什么要學習....
問:如何交朋友?
答:
1.大人主動地協助維持孩子的友誼
2.譬如示范說出一般孩子心里的話
3.了解友誼技巧與一般團體規范不同
4.友誼技巧是彈性、自在且無對錯的
問:手足問題?
答:
1.大人與手足私下的溝通
2.坦誠地說明解釋以增加手足的了解
3.給予手足肯定的愛與關懷
4.讓手足與孩子盡量平等地競爭
問:兩性問題?
答:
1.了解孩子一定會碰到兩性問題
2.但問題并不比一般孩子嚴重
3.基本核心問題仍是人際溝通能力的缺損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