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ABA內容第一部分

2008/2/21 17:41:15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一、ABA的提出與發展

  ABA是美國心理家洛瓦斯教授在1962年率先用來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早期訓練的。洛瓦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們經過30多年的研究中報道了9個接受早期密集行為干預的自閉癥孩子中,有9個成功能的完成了日常生活的功能和情緒控制。即使是那些沒有達到最理想治療效果的孩子,他們在語言、社交、自理和玩游戲的技巧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們之中,除了兩個孩子以外,其他的都能說出有功能性的語言。目前北京星星雨就運用此方法。

  二、ABA的教學原理

  1、名稱:應用行為分析療法,行為訓練法、行為改變技術

  2、理論基礎與原理

  a、行為改變原理:通過改變外部誘因(刺激)可以改變人的行為即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因而也是可塑的。ABA的理論基礎是由20世紀30年代時候的學習理論和20世紀40年代的行為學理論組合的。

  學習理論的說法是:行為是可以塑造的,前提是控制條件重要的是展示結果——期望行為:獎勵(強化),不期望行——忽視/懲罰。

  行為學理論的說法是:行為是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行為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設計預期的反應,有選擇刺激和對反應的處理結果。

  b、行為改變的根本原則及公式:

 ?。?)行為改變的根本原則:塑造適應性行為與減少/消除問題行為并舉,而且以行為塑造為主題,即教育者不要只將注意力放在糾正自閉癥兒童的問題行為上。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行為的能力和愿望。

 ?。?)公式:

   S(刺激)           R(反應)            C(結果)                  

  可控制的           可改變的             可控制的

  3、ABA的四個操作特點:

 ?。?)分解課題:課題是指學生應該學會的一種能力。ABA強調把每個能力分解成最小、最簡單的單元進行教學(如拍手)。

 ?。?)給予輔助:操作中伴隨指令和輔助,有期望的行為標準,不能正確完成時給予適應的輔助,讓課題繼續進行下去。

 ?。?)及時強化(及時有效的強化,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反復地教,從“一對一”開始,逐步進展到“小組”集體課的教學。

  4、DTT——回合操作教學法

  1)、DTT———的五要素:指令、輔助、反應、結果、停頓。

  2)、DTT的回合公式

  指令(刺激)        反應(孩子)        結果(強化)        停頓

  輔助

  3)DTT的流程:

  指   令

  正確反應          無反應           錯誤反應

  結   果(強化)     輔助            停頓

                      停頓            重新發指令

                                     輔 助

  結果(強化)

  結  果(強化)     輔 助           停  頓

  4)、DTT的操作難點(沒有正確反應的處理方式)

  a、 分析孩子出現錯誤或無反應的原因,并確定應給予的結果或反饋,忽視或不給予強化)

  b、 重點把握“不給予強化就是結果”

  c、 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是關鍵

  5)DTT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前者是有個預期的結果(指令——反應——結果(強化)第一個回合只有微小的教學要求。后者是你教我學,只是給孩子一個反饋。

0% (0)
0% (10)

下一篇: ABA講座2 上一篇: 應用ABA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ABA內容第一部分]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