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令——ABA回合操作教學法(DTT)中的第一要素
?。ㄒ唬┲噶畹母拍睿鹤尯⒆幼鍪裁词虑闀r出示的刺激
指令可分為:a語言指令(讓孩子做什么時所說的刺激)
b非語言指令(手勢、示范動作、物品、卡片等)
(注:在發出語言指令時,經常伴隨有非語言的指令,即要搞清楚指令與模仿的區別,前者是通過聽覺反應的,后者是通過視覺辨別的)。
?。ǘ?、指令的意義: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與別人之間是“有關系”的意識(即對指令的服從)。
?。ㄈ?、指令的原則:
a、統一性:在開始教時,指令要保持一致,以使孩子準確地理解讓他做什么。(例:拍手、拍拍手、兩手拍拍)
?。ㄗⅲ洪_始時指令必須保持一致,但要盡快地改變它,以幫助孩子)
b、不重復性:如果指令發出后孩子沒有反應,給予輔助,完成一個回合,再發下一個指令。
?。ㄗⅲ哼@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想要讓孩子學會在聽到一次指令后必須做出反應,如果我們多次地重復,孩子會理解為他不必對一個指令做出反應,他可以等待或不反應,孩子不反應時,我們應做的是給予輔助,而不是重復指令。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言語是有意義的,聽到我們說活,他就必須做出反應。其中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1)5秒的等待過程,再發第二次指令;(2)必須做出反應;(3)避免一種情況——重復發指令如:拍手、拍手、拍手)
c、與強化物結合使用:在孩子反應正確時,給予強化或夸獎。(如果孩子做對了,而我們不對此作出反應,就沒有結果,或者說他的正確反應被忽視了,換而言之,是我們的行為在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要想孩子做出適當的反應我們就必須作出適當的反應。)
?。ㄋ模?、指令的技巧:
a、指令的技巧前提:要求孩子的注意力必須在注視你的情況下。
b、課前準備:坐好,手放好,眼睛看老師。
c、發指令的技巧
?。?)及時,適時;
?。?)準確、扼要,避免說不要,如當孩子爬到凳子上時,要他下來時,不要跟他說“不要爬,不要****”,而是要明確告訴他該做什么!語言要簡單清楚,越少語言越好。
?。?)有必要性:不要讓自己的指令失效,必須讓孩子做出反應(如發指令“過來!”結果孩子不過來,那你自己就走到孩子的面前來)
?。?)可實現性:不要給孩子開空頭支票。
?。ㄎ澹?、發指令注意事項:
?。?)環境單一:周圍的分散物必須減到最低,語言簡潔,目標明確;
?。?)觀察孩子的反應,給予必要的輔導。(發出指令后,給孩子必要的輔助,避免重復指令的出現);
?。?)語言指令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恰當及提高的原則(對孩子的各個方面的能力要了解,要確定孩子明白你所發的指令。例:關門——關上門——把門關上——去把門關上——你去關上門,逐一提高。
?。?、當孩子沒有正確反應時,我們該怎么做:
1、保持鎮靜(深呼吸):(不要著急,猛發指令或聲音提高八度也不要和孩子慪氣等)。
2、對孩子不適當的反應可以忽視處理。
3、平靜的對孩子說一遍:“不行,再做一遍。(視孩子的個別情況而不同)對有些孩子我們什么都可以不說,但對于有些孩子我們可以用平靜但堅定的語氣說:“不行”。
?。ㄆ撸?、明確預期反應
發指令前明確地知道想要孩子做什么。也就是必須明白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是什么?因此我們要事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后運用指令去達到目標。
?。ò耍?、目標的設置:
1、目標的范疇:
?。?)課題的難度(了解孩子的狀況,把握孩子的能力,也就是期望值是什么?
?。?)時間的長短(把握好時間的長短,在孩子開心的情況下進行休息或下課)
2、如何設置目標:
?。?)了解孩子能力的基準線:
?、匐y度應循序漸進,在一般情況下孩子能完成怎樣的課題。
?、跁r間的安排,在一般的情況下孩子能配合多長時間。
?。?)結合孩子當時的情況靈活設置目標(配合能力及情緒狀態)。
3、目標的轉換:(當孩子不能配合或情緒起伏時,應給孩子轉換適當的項目,但最后還是回到最初設置的目標。例:“拍手”進行不下去時,可轉換“跺腳”最后到“拍手”。
四、強化
?。ㄒ唬娀亩x:針對孩子的反應而預置的反應(給予強化或不給予強化)。
?。ǘ娀囊饬x:ABA方法體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合中的表現結果的環節,體現了行為訓練的
基本理念(交往的愉快感正確理解強化物的原則,熟練掌握強化的技巧是訓練有效的關鍵)。
?。ㄈ?、強化的原理:
刺激(指令) 反應(R) (R)強化
刺激(指令) 反應(R1) (R1)無強化
注:R:正確反應/適當的行為/所期望的行為
R1:錯誤反應/不適當行為/不期望的行為
?。ㄋ模?、強化的種類:
?、偻庠趶娀海ㄍ饨绲恼Z言或食物(來自孩子以外的獎勵性刺激如夸張、實物)
?、趦仍趶娀海ㄐ『刃牡淖孕判?、成就感對學習產生興趣,來自孩子本身的獎勵刺激,如愿望、興趣、對社會規范/規則的自覺認可)注:內在強化與外在強化的關系:外在強化是手段,內在強化是目的。
?。ㄎ澹?、強化的方式:
1、強化——通過給予獎勵性的刺激,促進正確行為反應的增長:
正強化的技巧:
a、及時夸張;
b判斷準確(正當行為出現后,馬上出現不正當行為,此時應不給予強化);
c創造機會;
d契約兌現(孩子做對后,馬上強化,不要又增加另一個附加條件,增加課題);
e堅持原則;
f持之以恒;
說明原因(跟孩子說明為什么會得獎勵);
?。?)正強化的意義:幫助孩子體驗到與人往(如學習活動)的快樂。
2、負強化:當正確行為反應出現時,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歡的刺激物或當不正確反應出現時,孩子不喜歡的結果就會就會出現。
某種行為
正確/適當 錯誤/不適當
移去不喜歡的刺激物 出現不喜歡的刺激物
該行為被增強 該行為沒有增強
繼續出現 減少或消失
a、負強化的技巧: 獎賞嚴明 貴在堅持
反復提醒(給予誘惑)
與正強化同時使用
說明原因
b、負強化的意義:幫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強化的反差:制造下面效果與負面的反差(從言語,表情上表現強化不強化的差距)
4、正強化與負強化的使用原則:
?。?)學習新的東西時多使用正強化
?。?)鞏固與學習學過的東西時,可以使用負強化。
?。?、如何判斷孩子的行為應該被強化
強化技巧是行為訓練的核心,被強化的必須是正確的行為,基本原則是“善不賞惡”,但在使用操作時常常會混淆,以下方法幫助我們判斷。
?。?)從家長角度出發的思維方法(孩子的行為是否是應該鼓勵/給予獎勵,該行為受到強化,繼續出現/不給予獎勵,該行為沒有受到強化減少或消失);
?。?)從孩子角度出發的思維方法(我的行為,是否鼓勵/繼續出現,因為得到強化/沒有得鼓勵、減弱或消失,因為沒有得到強化);
五、強化物
?。ㄒ唬娀锏母拍睿涸贒TT的操作中用來對孩子的正確反應進行獎勵的物品和活動。(其特點是多樣性,即凡是對孩子能起到鼓勵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為強化物)。
?。ǘ娀锏姆N類
1、一級強化物:直接(間接)與孩子的生理需求有關,(如食物,飲品、親撫、依戀物品等。)也稱為初級強化物;
2、二級強化物:成為一級強化物信號的事物。(它是在一定條件下習得的是因為它們伴隨初級強化物的反復出現而對孩子是有了強化的作用);
二級強化物的分類:
?、偕鐣詮娀铮ü膭?贊揚的表情和動作)
?、诨顒有詮娀铮ㄖ袛嘁幌聦W習,玩孩子喜歡的游戲、聽音樂等)
?、巯笳餍詮娀铮ǚ謹?、紅花硬幣等)
?、軆仍谛詮娀铮ㄗ院栏?、完成一個課題的成熟感等)
(三)、強化物的選擇:“是有鼓勵性”是選擇強化物的根本原則(如:食物、玩具、游戲、契約,孩子特別喜歡的,父母能做到的及能控制的);
選擇強化物時應考慮:
?、偈欠裼行裕ㄈ纾骸澳阏姘簟?,表情語言要夸張及用動作表現出來)
?、谑欠癜踩裕ń】敌裕ㄈ纾何kU物品:刀、剪刀之類)
?、劭蓪崿F性(父母能做到的)
?、芸煽刂菩裕ㄒ浴袄习濉钡拿x管理)
?。ㄗⅲ喝绻麑δ硞€孩子來說確實沒有什么有效的強化物,那么就要建立它,確定和發展強化物都需要時間,即使你帶的孩子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強化物,也需要和建立更多的強化物。)
(四)、強化物的篩選:
會自己表達的孩子讓其自行表達(例:我要餅或要什么,不會用用語言表達的孩子只能通過篩選的方法(例:教育者給出幾樣孩子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給孩子進行篩選)
(五)、強化物的使用原則:
1、一級強化物與二級強化物同時使用;
2、二級強化物出現一級強化物之前;
3、二級強化物逐步代替一級強化物;
4、避免過度強化(通常強化物失去其強化作用是因為滿足)
?。ㄗⅲ喝绻憬o孩子過多的一級強化物——“吃飽了”
強化物太單調而缺乏變化——“不好玩”!
?。?、強化物頻率:
?。ㄒ唬┕潭l率(1:1)即對孩子的每一次正確反應給予一次獎勵,也稱“高頻率強化”高頻率強化的使用:
?、僭诤⒆优浜陷^差時;
?、谇榫w較差時;
?、蹖⒆犹岢鲂碌恼n題時;
?。ǘ┳兓l率:(X:1)即對孩子數次正確反應后給予一次獎勵,也稱作“低頻強化”;
低頻強化的使用:
?、俸⒆幽軌蜉^好的配合;
?、诤⒆忧榫w較好時;
?、叟c孩子進行他所喜歡的活動時;
?、苷n題難度不大或孩子已表現出能夠獨立完成等。
?、?(注:通過強化物比率的變化看到孩子配合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六、如何欣賞孩子的進步?——說“真棒!”(表情、動作)
1、把握孩子的能力,課題的難度,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幫助他體驗成就感)
2、用心體會孩子的期望,用愛心眼神“注視孩子,鼓勵孩子,使孩子體驗到與人交往的愉快感;
3、贊美多于抱怨,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侔l自內心的贊美,并將其表現出來;
?、谟眯陌l掘孩子的長處;
?、酆雎运黄诖男袨?;
?、圩鹬睾⒆?,相信每一種人生都是完美的;
?。ㄗⅲ褐鲝堃再澝罏橹髡{,創造教育與學者都開心的良性循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