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會性挑戰
社會性能力實際上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幼年的孩子來說,社會性能力通常用獨自玩耍能力、和同伴間社會性游戲能力和社會性情感關系的發展來定義。
1、獨自玩耍自閉癥治療
孩子的玩耍方式反映了他們對自己社會體驗的理解。孩子們會探索如何去玩玩具和其他物件,重演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自閉兒的玩耍能力也是了解他們理解內容的一扇窗口。他們重復的玩耍方式,反映了對創造性玩耍的理解非常有限。這個觀點通過一個針對100個自閉兒活動愛好的非正式調查得到了證實。最常見的反饋包括:玩肢體游戲、玩電腦、看錄像帶、看書、玩拼圖,以及精細把玩的游戲內容(Quill,1997)。這些游戲,都是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一遍遍來玩的,或者某些信息總是會以同樣的方式重復出現(錄像帶)。下面的場景也表現了這些特點:自閉癥治療
3歲的John能夠獨自玩上幾個小時。每次他玩沙子的時候,總是讓沙子從指縫漏下來;每次玩積木,總是排成精確的一排;每次看書,總是逐頁去數頁碼。在各種情況下,John的游戲總是由可以預見的行為組成的。
5歲的Eric喜歡玩小汽車,但是玩法和同齡的其他小朋友不一樣。Eric的玩耍方式可以描述成“一個玩具,一個動作”。Eric專注在小汽車的一個特性上,并且重復一個動作。正常的孩子通常會對小汽車能干些什么感興趣(比如,開汽車,快快開或者慢慢開),或者和其他玩具聯系起來(比如,用來運人或者運貨),但是,Eric只會重復地旋轉汽車輪子。自閉癥治療
6歲的Polly獨自玩的時候,會很精細的重現書本或者錄像帶里面的內容。他按照故事書中一行行的描述,用玩具來重演故事。重演過程每次都準確一致。
4歲的Justin正在學用多種方法來玩橡皮泥。一開始,他喜歡把橡皮泥切成小球,然后排成一排。他的老師和學齡前的小伙伴們,教他可以用各種動物和字母形狀的模具來做出各種東西來。老師沒有直接參與活動的第一天,她觀察Justin在用字母模具玩。幾分鐘后,他就用橡皮泥拼出了MightyJoeYoung,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的名字。
2、社會性游戲
社會性游戲是復雜的。孩子要探索玩具和活動器具的用法,觀察和模仿他人,并且和同伴進行語言及非語言的交流。在正常發展的孩子身上,所有這些元素都能夠靈活地同時展現出來。社會性游戲還需要對他人觀點獲取的能力、互惠性和創造性。要把所有的這些要素整合起來,對于自閉兒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下面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
7歲的Frank在別的孩子進行結構化的活動時,會看著別人;在他們進行非結構化的活動時,他就一個人玩了。只有當其他孩子在同時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還能關注到他們在干什么。當所有的孩子在做不同的事情時,他就選擇獨自玩耍了。
6歲的Tony努力想學會如何在休息的時候和小朋友們玩。他想和同伴們打交道,可是他總是從他最喜歡的電影“音樂之聲”開始說起。每天,他總是重復地問小朋友們關于“音樂之聲”的問題,當他們答不上來或者不理睬他的時候,他就很惱怒。Tony不懂得他感興趣的東西,小伙伴們并不感興趣。而且,他感到需要一些社交技巧來度過休息時間這一點,對他來說是一個很難承受的困難。自閉癥治療
8歲的Kenny在放學后經常和同學們參加一些活動。他們去游泳、滑冰、騎車或騎馬。而且,他們也去圖書館、兒童博物館、電影院。他媽媽發現這些活動都能讓Kenny和伙伴們一起進行體驗分享,但是不需要他們之間發生交流合作和交談。任何需要合作和交談的活動,對Kenny來說都比較難。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可以有不同的規模和可預測性??梢灶A測的集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所有孩子在同一個時間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對自閉兒來說比較容易參加。另外,當集體活動有一系列可以預測的事件時(比如,有規則的游戲),自閉兒通常更容易成功。下面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自閉癥治療
8歲的Derek和班上的同學在排練一個學校的節日演出。老師在舞臺的地板上放了一片藍顏色的帶子,提醒Derek該站在哪里。她跪在Derek前面,摸摸他的腳趾頭,說“Derek,腳趾頭放在這個帶子上,好嗎?”她離開了舞臺,孩子們開始唱歌。Derek腳踩在藍帶子上,手指摸著腳趾頭,唱得很高興。Derek正在照著老師的指示做,而沒有注意到他所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
Sally在讀一年級,她能夠參加課堂活動的注意力取決于活動內容。在閱讀課的時候,Sally能夠靜靜地集中在書本上,因為這個集體活動是組織化的、可預測的、按一定順序進行的。當開始討論的時候,Sally就開始分心,言行也缺乏組織性了,開始自言自語。她不能跟上這種復雜的、隨機進行的討論活動。
Abby上二年級。她和媽媽列出了班上所有同學的名字,每天都確定出哪一個將是明天的“特殊朋友”,這個特殊朋友會戴上一個紅帶子。當Abby在集體活動中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她就可以去找這個戴紅帶子的特殊朋友來尋求幫助。這能幫助Abby更加自如地參加集體活動。
4、集體外出
集體活動的復雜性給自閉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一個集體來講,對自閉兒事先說明將要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感到安心并且在接下來的場合里表現得有組織性,對于活動的成功開展是很有好處的。下面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
6歲的Peter在任何有節奏的活動中都表現得最放松,比如聽課本磁帶或者背誦字母表。他害怕理發,所以他的老師為理發準備了一本特別的故事書,并且錄下一個伴奏歌曲。Peter一邊聽著故事和歌曲,一邊在學校和理發店里模擬理發,直到真正需要理發的那一天。除了真正的把頭發剪斷之外,他掌握了所有的步驟。在所有這些幫助和實踐之后,理發師第一次給Peter理了頭發,他表現得挺棒。
6歲的Kathleen和家人去教堂。當放音樂的時候,她總是安靜地坐著。但當牧師開始說話的時候,她就東張西望找東西玩了。她特別喜歡跑到穿著帶帽兜衣服的人那兒,抓住帽兜上的帶子捻著玩。當有一次教堂提供了特別的磁帶隨身聽,一邊放音樂,一邊捻念珠的時候,Kathleen的表現就成了教堂的“天使”。
5、社會情感關系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通過相互感興趣和有意義的交互行為來建立的。自閉兒身上體現出來的學習模式,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對交互行為的體驗和理解。他們只會注意到用比較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情感,而忽略比較細微的社會性情感信息,也會誤讀他人的信息。他們會在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社會性信息之間,建立非常具體化而且通常是不正確的聯系。這些誤解,可以導致自閉兒異常的、無法解釋的情感反應。
自閉兒身上體現出的感觀敏感性、焦慮、受迫的儀式化行為,更加使得人際關系的發展過程復雜化。對于聲音的敏感或者觸摸的敏感,影響到他們和他人交互中的舒適感。感觀敏感性導致了從他人身上尋求安全感的異常方式;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依戀可能用異常的方式表現出來。焦慮和受迫性的儀式化行為也影響了互惠性交流活動的質量。所有這些要素都影響了有意義的、愉悅的人際關系發展。正如下面的例子所示,孩子的家人、老師和朋友,在這方面都會遇到挑戰:
3歲的Justin非常依戀媽媽,媽媽留著棕色短發,戴著眼鏡。在學校里,當一位棕色短發和戴眼鏡的老師抱著Justin的時候,他感到很舒服。而對其他大人,他都會哭。
4歲的Joshua非常依戀家人。當家里的任何一個人離開家的時候,他都要哭鬧一下,表現出分離焦慮。以至于只要車庫的門有點動靜,他都會爆發出來。他的學前班老師在學校里做過一張叫做“誰在上學;誰回家了”的圖表。當孩子上學的時候,老師把孩子的照片放在“誰在上學”欄目里;放學的時候,就把照片放在“誰回家了”欄目里。這個方式可以讓Joshua在學校里表現得比較平靜。所以老師就想到也做一個“誰在家里;誰出去了”的圖表放在Joshua家里。第二天,當Joshua的家人外出上班的時候,Joshua又哭了,他的媽媽就把他帶到這張圖表前,把爸爸的照片放在“誰出去了”這個欄目中,Joshua馬上就安靜下來了。他指著“誰在家里”欄目中的“媽媽”和“Joshua”,確認他們還是在家里的,所以表現得很好。以后,家里就一直用這種方式,來讓Joshua知道,所有人離開家,總是會回來的。
5歲的Leslie喜歡看錄像帶。當她和家人看Bambi的錄像時,媽媽和她講述著故事情節和感受。因為Bambi是一個悲傷的電影,所以這個電影名稱不久就成了Leslie對于“悲傷”的定義。所以,當她感到悲傷的時候,她會說“Leslie很Bambi?!?/P>
7歲的Tom不會說話,2年前他的媽媽去世了。他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的教學小組還是認為向他解釋清楚媽媽不在了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他們整理了一本家庭成員的相冊,在媽媽的照片旁邊,畫一個“悲傷”的像形符號;在其他在世的家人照片旁邊,畫一個“快樂”的符號。Tom每天在學校和家里的時候,都帶著這本相冊。幾個星期之后,爸爸提到說,每天晚上Tom上床睡覺的時候,都要拿著相冊,并且翻開在有媽媽照片的一頁上。
Ricky在幼兒園喜歡和一個特定的女孩一起完成拼圖游戲,他最喜歡的拼圖是一只小雞。Ricky很喜歡做這個游戲,每天都要她一起玩這個小雞拼圖。很快,他變得一天要和她接近數十次,并且笑著說“小雞、小雞?!彼詈笞兊靡豢吹交蛘呗牭饺魏魏托‰u有關的東西,就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這就是Ricky針對友誼表達快樂的方式。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