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教育訓練綱要(二):自閉兒童教育訓練的推行模式

2009/1/6 8:37:17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第三章自閉兒童教育訓練的推行模式

  3.1 為讓自閉癥學生融入常規的學校生活,學校宜將他們按年齡編入適當的班級,再由教師因應他們的需要、學習表現和教學活動性質,安排以下不同模式的輔導教學。

  (a) 個別輔導

  . 對象可以是未能適應學校環境的初入學學生,或是那些過度活躍及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

  . 著重訓練學生的基本學前技能,例如專注力、安坐等,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 教學安排宜每日緊密進行,使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和有效學習,但每課節時間不宜太長;

  . 當學生有明顯進步,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應逐漸由其它輔導形式取代,以培養他們的社交和群處能力,同時也能更有效地運用教師資源。

  (b) 一對二輔導

  . 學生掌握了基本學前技能后,可編為二人一組接受輔導,重點訓練學生聽從指示的能力;

  . 教師教導其中一位學生時,亦同時訓練另一位學生自行學習或繼續活動,以培養單獨學習和活動的能力及習慣,使能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學習。

  (c) 小組輔導

  . 按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要分組,例如溝通、獨立生活技能、社交技巧等訓練小組,并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以加強學習的互動和趣味性。然而,教師要密切觀察每個學生的反應,確保他們從小組訓練中獲得預

  期的教學效益;

  . 除了在校內進行小組輔導外,教師亦可安排校外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與他人接觸及溝通的機會。學生在真實環境學習,體驗實際生活,不單能加深對生活規范的認識和理解,亦能實踐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 將學生與一些能力較高的普通弱智學生編成一組,使他們在朋輩的協助和示范下學習。這種模式尤其適用于訓練社交群處和溝通技巧,讓他們從游戲和活動中學習。

  (d) 入班支持

  . 主要為那些在溝通、社交及行為方面均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而設:

  *與學生原屬班別(以下統稱「原班」)的教師進行協作教學,協助學生適應課堂上課的模式,鼓勵他們融入課堂與全班同學一起學習,并在有需要時為他們提供個別指導或實時修訂學習活動;

  *進行協作教學前,兩位教師應一起商討和策劃課堂的學習活動,互相配合,各司其職;

  . 對于那些未能適應課堂學習模式的學生,教師亦可入班支持,藉課堂觀察,找出學生的具體問題,然后與原班教師商討處理方案,為學生安排適切的輔導,使能盡早適應常規課堂活動。

  . 教師可觀察、記錄及檢討學生在原班課堂中的表現,作為策劃輔導教學的參考。

  (e) 跟進輔導

  . 學生如能主動參與原班學習,則應減少固定的輔導課節,盡量讓他們留在原班上課,使能有較多機會與其它同學一起學習;

  . 教師可安排學生參與輔導教學計劃下的校內和校外活動,以加強他們所學到的溝通、社交和群處技能;

  . 教師須與原班教師保持緊密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并按其表現安排跟進輔導。舉例說,若個別學生的適應能力有所倒退,教師可再為他提供較密集的輔導,以鞏固原先學到的技能。

  3.2 當學生適應了原班課堂學習后,以上(a)至(c)項的抽離模式輔導應盡量減少。教師須定期檢討現行輔導模式是否切合學生需要,并按學生的學習表現和進展作出靈活安排。

  教師的職責

  3.3 教師的職責應包括:

  (a) 編訂個別學習計劃— 每個自閉癥學生在認知、溝通、社交群處和適應方面所遇到的障礙不盡相同,教師須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成長進展和實際生活需要,從而編訂合適的個別學習計劃,訂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范疇的內容,使學生能有效地學習。此外,教師亦應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和社會認許的行為模式,并處理偏差行為。教師可參照下列步驟,擬訂輔導計劃:

  . 制定學習基線

  *參考學生的心理評估報告,了解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

  *利用有效的工具評估學生的能力,分析他們的強項和弱項;

  *觀察學生的整體表現,并征詢有關人士(如班主任、家長等)的意見,以厘定學習基線。

  . 制定學習計劃

  *與其它教師、專業人士及家長商討,訂定學生的長期和短期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進度;

  *課程設計應盡量涵蓋各基本范疇,按學生在個別范疇的表現,選出最需要學習的項目,作為訓練目標;

  *編訂教學計劃,擬定具體清晰的教學目標,編排學習活動、教學程序和策略,決定輔導模式、地點、施教日期和所需時間;

  *設定客觀的評估方法和標準,并因應學生的喜好,制定合適、有效的獎勵計劃。

  (b) 實施輔導教學— 預備教材和教具,進行輔導教學,評估和記錄學生的學習及行為表現,并因應他們的學習進展調整教學方法;

  (c) 評估教學成效及作出跟進— 定期觀察和評估教學成效。當學生在學習上顯著進步、倒退或停滯不前,須盡快檢討及修訂教學計劃和輔導模式;

  (d) 與其它教職員合作— 主動與原班教師及有關的教職員密切溝通,以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進展。透過交流教學經驗和心得,彼此就處理學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尋求共識,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

  (e) 與家長溝通和合作— 定期通知家長有關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鼓勵家長協助學生在家中延續學習,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可透過學生手冊或家校通訊簿交代學習內容;

  (f) 參與家長培訓并舉辦家?;顒?,向家長講解教導子女的技巧,以及提供情緒上的支持;

  (g) 保存個別學生的記錄— 為接受輔導教學的學生開設個人檔案,并保存下列記錄,以便有關的教職員、家長查閱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情況:

  自閉癥兒童能力測量表及評估記錄表

  學生個別學習計劃表

  個別/小組輔導計劃表

  學生表現觀察記錄表

  其它有關資料,例如教育署的文件,以及學生的個人資料等。

  (h) 擔當其它校內職務— 除負責輔導教學工作外,其它職責均與校內其它教師相同。

  教師的調配和培訓

  3.4 學校宜安排曾受特殊教育訓練的資深教師負責輔導工作。負責的教師須有耐性和愛心,對自閉癥有確切的認識,能接納學生,并愿意努力幫助他們克服自閉癥帶來的障礙。

  3.5 學校宜安排多些教師參與輔導自閉癥學生的工作。例如:獲派兩名輔導教師的學校,可成立輔導教學小組,把輔導教學工作交由四至六位教師分擔,使他們既可負責輔導教學,又能參與課堂的教學工作。學校亦可安排全校教師輪流參與輔導教學,讓大家都有機會體驗輔導工作。

  3.6 對于初擔任輔導工作的教師,學校應預先給予校本培訓,讓他們了解自閉癥學生的學習困難、特性和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學技巧。同時,學??砂才刨Y深的輔導教師為新任教師提供支持。此外,學校亦應鼓勵教師建立切磋教學的文化,透過共同備課、討論及互相觀摩,促進教學交流。

  3.7 本中心自行編訂了輔導自閉癥學生的教師手冊,以便參與輔導的教師有所依循。

  督導和推動

  3.8 要順利推行輔導教學計劃,校長的支持、推動和督導至為重要。除了積極參與推動工作外,校長應委任一位計劃統籌人,全面策劃有關工作。校長及計劃統籌人的職責建議如下:

  (a) 校長

  . 積極支持自閉癥學生,推動全校參與的文化并促進教師的團隊精神,以達成輔導教學計劃的各項目標;

  . 委任經驗豐富、熱誠及主動進取的教師為計劃統籌人。如由主任教師擔當,則更方便他調配資源;

  . 挑選適當的人選擔任輔導工作;

  . 確保教育署提供的額外資源能充分用于自閉癥學生的輔導教學;

  . 監察和評估計劃的成效,并將總體建議列入學校周年計劃的關注事項,作為改善輔導計劃工作的指針。

  (b) 計劃統籌人

  . 參考上一年的檢討結果和建議,與教師一同制定輔導教學計劃的周年工作計劃和發展路向;

  . 整體策劃及統籌教學資源;

  . 向學校建議輔導教學的模式、時間表和教師人選;

  . 定期召開輔導教學小組會議,商討教學問題和解決方法,以及檢討計劃推行的成效;

  . 加強與校內教職員的溝通,并就推行輔導教學的策略尋求共識;

  . 向校長反映推行輔導教學時遇到的困難,并在有需要時向教育署或其它專業人士尋求專業支持;

  . 為新入職的教職員及其它教師安排培訓、觀課及分享教學心得的機會;

  . 策劃家長培訓和家?;顒?,提供教導子女的意見和情緒上的支持;

  . 開立檔案并有系統地保存輔導教學計劃和學生的記錄,包括評估學生學習進度的記錄;

  . 學年終結時,與其它教師評估和檢討計劃的成效,提出改善建議,并向校長作總結報告。

  長沙紅豆中心提供的資源和支持

  3.9  本中心對自閉兒童教師一般按一對二配置(不含行政人員),經特別申請可按一對一配置。(香港教育署在輕度和中度弱智兒童學校所推行的「特殊學校自閉癥兒童輔導教學計劃」,除以原有一對八的師生比例支持經評定為典型自閉癥的學生外,亦同時以一對十六的師生比例,照顧具有部分自閉癥征狀的學生。)

  3.10 本中心會定期為參與輔導教學計劃的教師舉辦研習工作坊和經驗分享會,以加強他們對自閉癥學生的認識,提高輔導技巧。教師亦可藉此機會交流心得,建立互相支援的網絡。此外,教育署亦會與學校合作,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的成效或制作輔導教材。

  3.11 推行輔導教學計劃的學校,有需要時可向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學校發展主任尋求專業支持,包括咨詢專業意見及駐校心理輔導服務等。

  3.12 此外,我們設立了特殊孩子家長聯誼會,匯集各類有關特殊教育的教材和資源,包括教導自閉癥學生的最新資料,供教師及家長參考。教師亦可透過其資源中心的網站(http://hongdou.org),與其它特殊教育工作者分享教學經驗及交流信息。

  • 發表跟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