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自閉癥論文 > 瀏覽文章

自閉癥與心智理論

2009/1/9 10:00:16 來源:高雄市雙螺旋感統復健研究中心 作者:陳秋坪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高雄市雙螺旋感統復健研究中心物理治療師 陳秋坪

  當你今天送一份禮物給人,對方雖然嘴巴上說:「不用這么客氣,不要啦,不好意思?!?,可從他上揚的嘴角、笑瞇瞇的眼睛、甚至伸長的手臂,都清楚表示他很喜歡這份禮物,最好趕快送到他手上,所以察言觀色,讓我們即使在對方心中想法和實際行動不一致時,也能進退得宜,這種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能力,幫助我們從他人角度出發,進而揣測他人行為表現,應是培養社會技巧、發展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石,問題是有些孩子如自閉兒,好像天生就缺乏這像能力,而被外界認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過,很多口語不錯的高功能自閉兒在面對相關測試時,分數與一般孩子相似,反而功能較低者,有著明顯落差,這是否代表心智理論與語言能力有絕對關系?又或許,并非如此,還有其它考慮因素,能當作代償方法加以訓練?

  意大利杜林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認知科學中心和英國劍橋大學自閉癥研究中心,特設計一非口語版心智理論的測試作業-錯誤信念工作,內容大致如下:第一個測試-2位研究人員包括施測者和溝通者、受試孩童先共處于房間內,施測者把糖果放在兩個一樣盒子中的其中一個,然后趁溝通者走出房間時,把盒子換過來,等到溝通者回來房間,施測者就會詢問他「糖果在哪個盒子?」由于他并不知道盒子被換過了,所以答案就會是錯的,這時施測者會反過來詢問受試孩童「哪個才是對的?」,而他們應該不受溝通者影響,指出正確答案;第二個測試--施測者在其它二人面前把盒子換位置,然后一樣先問溝通者「糖果在哪個盒子?」,這次因為看到盒子被換了,所以答案會是對的,接著再問受試孩童,此時他們必須了解溝通者的答案不一定永遠都是錯的,而指出正確盒子。

  從結果來看,低功能自閉兒之表現不管是比起特殊語言受損孩童、或控制組,都是落于人后,其實,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分享式注意力、及觀察非口語社交線索,這正好都是他們極度欠缺的,難怪無法跟隨施測者放糖果或變換盒子的動作,不過有一點令人興奮的是,盡管很多證據顯示心智理論能力與語言密不可分,但從特殊語言受損孩童與一般孩子差不多之得分,或許透露出就算語言能力不足,從其它肢體語言、眼神、表情之交談互動,依然能夠培養解讀他人心意之能力。

  故若自閉兒功能較差,語言尚未發展出來,家長也許可以稍微轉移焦點,想想其它溝通方式,并多多創造互動機會,搞不好相輔相成之下,孩子心智理論能力向上成長,語言也跟著有所突破。

0% (0)
0% (10)

下一篇: 關于心智理論的讀書筆記 上一篇: 與孤獨癥孩子建立“友誼”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與心智理論]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