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自閉癥論文 > 瀏覽文章

無語言孩子的語言訓練流程(一)

2010/11/9 11:17:45 來源:鄭州瑞曼教育研究中心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鄭州瑞曼教育研究中心  張秋雯

  每個無語言孩子的程度不同,基礎點也不一樣,因此訓練時用的方法也不同。今天我就以小旭為話題,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無語言孩子的語言訓練流程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對于小旭的語言訓練,我是先從呼之應答開始的。開始時,小旭在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只有目光回視,而且時間還特別短。我就抓住他目光停留在我身上的這一瞬間,也上示范“哎”的口型給他看。幾個回合之后,他目光和我對視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這時我開始用手勢去協助他打開一下顎關節去發音。當然,開始時他并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又經過幾天的訓練,他在聽到自己的名字時,開始能在模仿下跟著發“哎”音了。但是氣流卻特別小,聲音像是從喉嚨里面擠壓出來的。

  我們給孩子做“呼之應答”的訓練,主要是讓孩子認識自我,孩子只有認識了自我,在以后的訓練中才能明確的去執行指令,為將來回歸社會做下鋪墊。

  無語言孩子在學習語言時,一般都是先學口型,后學發音。小旭也不例外,他學習的第一個口型是張嘴a。當小旭能跟著我掛線性的張嘴a之后,我開始引導他跟著我模仿口型閉唇m。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學習完a音之后,都可以直接學習m音的,有部分孩子要通過給其進行口周按摩來決定其是學習閉唇m,還是先學吹氣b。

  當小旭能跟著我持續性的閉唇m時,我開始引導他持續性的發m音并打開上下頜關節,他并不能快速自然的打開關節,因此我只能用手勢去協助他。幾個回合之后,他自己已經有意識去打開上下頜關節了,這時“媽”音就出來了。很顯然接下來我要教疊音“媽媽”了,但這是挺有難度的,既要求孩子有一定的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也要求孩子有一定的氣流運用技巧。開始時,小旭發第一個“媽”音時,基本上沒音,發第二個“媽”時,音卻拉的很長。聽起來一點節奏感也沒有,這時我們就不能再單獨的只讓孩子練習發音了,氣流的訓練也要跟得上,比如讓孩子練習吹哨子、吹氣球、吹積木等。程度差一點的也可以吹蠟燭,吹紙屑等。

  學b音之前,要先讓孩子學會持續性的振唇吹氣,然后再引導他打開上下頜。這樣“爸”音就出來了。小旭學習“爸爸”時,只用了兩天就能有節奏的叫“爸爸”了,而且還可以不看口型只靠聽覺就能去模仿叫“爸爸”了。在這里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就是小旭開始時并不能有節奏的叫爸爸,而是我捏著他的鼻子訓練了幾個回合之后,他就會了。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無語言孩子的語言訓練流程(一)]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