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孩子、關注教育本是好事,但是,如果方式方法不當,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增添反作用力。
比起上一代家長,如今的年輕父母知識面廣、觀念新,但過度堅持,有時也會影響家長的一些判斷。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才是家?;拥姆€固平臺,才能找到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
家長堅持:“開口”晚點沒關系老師提醒:去醫院檢查別耽擱
乖巧但怕生,不愛說話,這是幼兒園老師對木木最初的印象。來報名的時候,由于木木尚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甚至發單音節詞都有些困難。老師有些擔心,語言的障礙會阻礙孩子融入集體生活,不過,家長倒無所謂:“沒關系,聽朋友說孩子三歲開口也不晚,不著急!”經過商量,園方決定讓孩子先每天來園兩個小時試試看。
很快,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除了不說話,情緒時常顯得急躁。全班一起念兒歌的時候,木木總是哭鬧得特別厲害。但是,聽故事的時候,他就開心又安靜。老師一面努力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一面尋找癥結所在。為了安撫孩子,老師只要一有空就來到木木身邊,抱抱他,陪陪他。
漸漸地,老師發現,木木雖然不說話,卻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他用手指觸碰人、用鼻子聞衣物就表示想親近你;把手放在耳朵邊上是表示想媽媽了,要打電話。但是,孩子不肯說話的癥結在哪?孩子的“開口晚”,會不會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老師請特殊教育同行根據木木的癥狀排除了智力和精神疾病的可能。通過觀察發現,木木有強烈的說話欲望,但總是張著嘴巴不能發出完整的音。老師和家長一次次溝通,耐心地把觀察到的情況和家長一起分析,木木的父母終于覺得,這不僅僅是“開口晚”的問題。在老師建議下,家長帶著木木去醫院檢查。醫生發現,木木舌部有缺陷。
做完一個小手術后,木木回到了幼兒園。他的變化,讓父母和老師都驚喜不已。木木真的開口了!他能發出“老師”的“師”這個翹舌音了,木木會跟著童話故事,喊“風伯伯”、“月亮姐姐”的名字了,甚至學會了主動插話……別的孩子學兒歌學得快,木木有些著急,這時,老師就蹲在他身邊,小聲安慰他,“不要著急,慢慢說,老師會等你的!”有時,他會因為講不清楚話而發脾氣,老師拉著他的手鼓勵他,“老師也不會,和老師一起說說看!”更令人高興的是,原來那個老是耷拉著臉的“酷寶寶”,隨著表達的日益順暢,成天樂呵呵的。
家長堅持:多會一種語言有益處老師提醒:保持思維一貫更重要
父母收入高、教育背景優良,但孩子卻并不如父母所愿那么“出挑”,甚至還有些遲鈍。這成了如今不少年輕父母的困惑。幼兒園大班孩子壯壯(化名)就是其中一個。
壯壯的父母都是高級白領,時常國內國外到處飛,壯壯也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走南闖北。父母說,帶孩子出去轉是為了讓孩子長長見識,開開眼界。
但是,入學后,老師很快發現,壯壯并不像一個“見多識廣”的孩子,反而有些不合群,對老師的指令也經常不理不睬。通過家訪,老師發現了癥結恰恰在于壯壯的“見多識廣”。在家里,父母普通話和家鄉話一起說,和壯壯相處最多的保姆則說另一種方言。由于經常出國,壯壯還要經常面對陌生的語言環境。孩子處于語言敏感期,卻不得不一直被迫“換頻道”,長此以往,壯壯不知道應該用哪種語言、哪種思維方式來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由于忙工作,壯壯的父母也很少關注,壯壯究竟對什么感興趣,應該和孩子說些什么、玩什么。
“使用一種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保持思維的一貫性?!崩蠋熞幻娼o家長開出處方,一面努力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和興趣點,找到共同話題。老師發現,壯壯喜歡小汽車,于是,老師特意安排了“小司機”的游戲,讓壯壯介紹他喜歡的汽車和乘坐汽車的感受。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老師開了一家“面具店”,讓壯壯當售貨員,介紹每個面具?!皩氊?,你真的很棒!”這成了壯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終于,孩子第一次在群體環境中,感受到了被認可和贊賞。如今的壯壯,表情生動豐富,和大半年前相比,就像換了一個人。
家長堅持:異常行為表現不是病老師提醒:接受專業評估要及時
“我們最擔心家長無法客觀評價自己孩子,帶著主觀情緒和教師交流?!币晃挥變簣@園長坦言。為此,老師必須嘗試用更多的智慧,尋求家校溝通方法。
飛飛(化名)是幼兒園的插班生,開學第一天,老師就發現孩子行為異常。不僅眼神很少直視老師,還會不由自主去推倒和破壞教室里的物品,無法控制自己情緒。飛飛喜歡轉著圈子走路,撞倒別的小朋友也從不主動道歉。
當老師把這個情況跟飛飛媽媽說時,飛飛媽媽似乎很抗拒,“我的孩子沒問題的,轉了個幼兒園大概不適應!”入園一段時間了,飛飛的適應期似乎特別漫長,仍舊自說自話。飛飛的表現引起了老師的重視。老師擔心,孩子會不會患有自閉癥?在請教特殊教育專家后,老師的推測得到了肯定,專家建議,應盡早帶孩子去做檢查,做權威鑒定。但是,如何勸說家長?
老師動了不少腦筋。飛飛的老師不跟家長提送孩子去檢查,只是讓飛飛媽媽每天早一點來接孩子,并破例允許她進入教室觀察孩子的表現,讓她自己發現飛飛和其他孩子的不同。每晚,老師都堅持和家長電話聯系,聊聊孩子一天的情況,只說事實,不加評判,且以鼓勵為主。同時,老師在班級里也從未放棄引導飛飛去認識新朋友。老師的耐心和付出,讓飛飛媽媽漸漸消除了顧慮。她開始一點點說出孩子在家的異常表現。又過了一陣,她終于同意帶孩子接受專業評估。
評估顯示,飛飛患有“前庭失調癥”,大腦發育有障礙,他開始接受每周兩次的專業治療。一段時間后,飛飛媽媽也欣慰地看到,飛飛開始和老師、同學親近起來,破壞行為減少了。
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給每個孩子找到適合他發展的方式。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