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田惠萍 時間: 3月5日 地點:星星雨禮堂
家長的參與和態度
“情緒”的意義與作用
關于ABA的幾個基本概念
[指令]——ABA中的第一個技術要素
家長的參與和態度
?。ㄒ唬?nbsp; 家長參與與及家庭支持的效果
?。◥酆⒆印鷳獜暮巫銎穑?/p>
田老師說國外也曾走過彎路,家長曾一度認為教育訓練是專業教師的事,但幾十年之后發現家長參與非常的重要,家長參與能改善親人的孤獨感和絕望感,孤獨才是絕望的源泉,孩子得的是不治之癥,終身性的,家長真正絕望是孤獨獨自的面對這個孤獨癥,如:按摩,針灸是等待,等醫生做完了就離開了,沒有參與性。不要簡單的等待。參與到孩子成長過程中來,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等待,就能減輕孤獨感,。同時要學會傾訴,要與別人談,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田老師所講重點意指:家長的參與能改善親人的孤獨感和絕望感。
有位法國的爸爸媽媽咨詢專家時,媽媽滔滔不絕的說著,專家說她沒事,但在一旁的爸爸卻一句話也沒說,最后,那位醫生也不知是專家(我忘記原話了)讓田老師(翻譯)問下爸爸想說點什么,過了好一會兒,爸爸才開口說:我想知道孩子四歲了怎么還不會說話呢,專家聽了后說:我也不知道,在法國的法律上沒有規定孩子四歲了就能說話。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子,我們也是這樣,有的家長說我能接納孩子但幼兒園、學校和社會都不接納。這也是強者理論,中國的體制為大多數人制定,13億人口國家,三千年的歷史,改變談何容易。田老師說:我因為孩子沒有被社會的落后落下,我的人生很完美,生活是一把雙刃刀,在磨礪你的同時也會塑造你。關鍵在于,價值不同,尊重不同,接納就不同。田老師所講意指:擺脫以多數人為標準的“強者理論”建立新的價值觀。
在一個抽簽咨詢心理醫生人群中,有一個開心果的媽媽,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說她就是我們的開心果,她的家庭條件特別好,老公也好等等,讓這位媽媽把排號給其他人時她說不行,在跟醫生說了不到兩句話時就哭起來,她說我是那么熱愛的職業,卻被家族安排著,不用工作只要帶好孩子就行了。這就是一種不可持續性,合理安排的不得當,所以全家人坐下來,勾勒出全家人的人生是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這里田老師所要提出的是:從新的價值觀出發進行家庭的人生設計。
能否有聲說話對自閉孩子來說太不重要,要明白真正溝通的都有什么,小故事:白崎先來星星雨講座,辦公室給訂的機票,田老師告訴了他去取,也是在一個周五的培訓課了,送白崎先生的馬師傅匆匆忙忙往辦公室跑去,就想到忘記帶機票了,事后都很納悶,他們是如何溝通呢?白崎先生一點中文也不會,馬師傅也不會日語,原來馬師傅是這樣的表示的,白崎(中文譯音),你的(笑場,因為太像電視劇中的日本鬼子的說法,但田老師說這種說法在日本像是聽天書),嗚。。向天上飛的一個動作,比劃一個小長方形,白崎搖頭馬上讓其掉車頭回轉。田老師說:溝通只能用語音嗎?肢體、動作都可以溝通。這一點她強調:了解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基礎。
今天的講座來了兩位男士,都是電視臺的,中華什么頻道還是什么節目我沒記住,問田老師怎么來的媽媽們多爸爸少呢,田老師也給他們說了大體情況,一般男主外女主內,男人的工作保障才有一定的經濟保障,所以大部分都是媽媽在陪讀。但田老師講到,很多爸爸介入的都非常的棒,像我知道的有安馨爸爸,非常偉大的一位爸爸,女兒也進步的非常的大,在我學習這期間聽老師說他去中心找過我,并聽到安馨上幼兒園的消息,真是非常的高興?;厝ズ筮€要多多與他交流,相信不但是老師還有其他的家長在他身上能學到很多。田老師著重講到,對孩子培養沒有共識,生活會很難,難的是共識,而不是孤獨癥。非孤獨癥家庭也如此。像我們家孩子雖然順利進入幼兒園了,但對我們來說她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出現這樣的那樣的問題,我和我老公雖然都是從事教育行業,但我們也是從頭開始學習如何做好爸爸和媽媽這樣角色。我很慶幸自己從事了特教這一行業,因為在我養育我的女兒期間我受益很多,自小讓女兒有獨立的意識,不但在能力上還有各方面的品質上面。這次我來北京學習足以體現出來,當然這里面也有我老公的功勞,如果從小我老公對女兒不管不問可能她現在就不會這么順利的接受媽媽在外地要學習的這段時間,更可能會影響到她的情緒、生活和心理,當然我能感受的到女兒想我的心理感受,因我們母女連心嗎,但我堅信寶貝女兒一定會利用承受多一些的方式等待媽媽凱旋歸來。這一點我利用自己的感受證實田老師(或ABA的)觀點:父親和整個家庭的介入對孩子的影響,父親起到勿容置疑的作用。
?。ǘ?nbsp; 家長的基本態度與后果
?。ǜ嬖V我你的選擇,告訴你孩子的未來)
態度A包括:否定的態度(支配,暴力,強權,壓抑),在這里田老師提到意愿支配,單純的支配就是強論,期待意愿強加給孩子身上,不要打孩子,即幫不了孩子也幫不了自己,心理精神的扭曲很可怕。每次看到孩子在心里要始終這樣想:媽媽知道你到今天很不容易,相信你會做的很好。跟孩子要有共感,身同感受孩子的感受。悲傷絕望中,當受不了的時候,告訴孩子。學會平靜的溝通。即便孩子聽不懂,但從的表情和語氣中能感受到。田老師舉了楊濤的例子,有次鬧情緒,田老師感到異常的受不了,讓他出去,楊濤不出去,田老師用力推他出去,最后把把門關上。但當聽到外面沒動靜時往貓眼一看,人家正要敲別人家的門。田老師馬上開門把他拉回來,田老師說了兩字:認輸。這是個楊濤青春期的小故事,田老師蹲在他在面前為了兒子能看到她的眼睛說:媽媽累了,剛才媽媽實在是受不了,請原諒媽媽好嗎,當時楊濤輕輕的親了下媽媽的額頭。但田老師講那些話他根本聽不懂,只是他感受到了那種語氣。田老師講真正幫助孩子需要:尊重、技術、經驗和科學支撐,我們是孩子如盲人的拐杖,聾啞人的助聽器,因我們讓他們的生活更輕松。田老師說:楊濤去那兒都可以帶,還去過德國,她舉了很多例子,我感覺這個對眾多的家長來說是個挑戰,因為田老師所有人際關系中包括同事,朋友等等都能接納楊濤,比如在飯店吃飯,要喝飲料,都要問田老師給喝吧,倒多少,喝我的行吧,有的直接就告訴楊濤這是阿姨的不能喝等等,他們都懂得如何接納他。自閉癥也有生命的權利,有權利做自己,不要以為沒有自閉癥一切都好,不是自閉癥成長過程中一樣有問題。這便是生命的體質。
家長應站立的位置:態度B:積極的態度(依賴,技法,共感,經驗,尊重,知識,協助,援助,權利意識)——可能性(感性,個性,能力,美,生命力)。
[情緒]的意義與作用
家長情緒在孤獨兒相片中的作用
1、 常見的錯誤情緒:A、抱怨多于贊美,B、將自己的挫折感溢于言表,C、將對孩子的失望感表現出來,D、喜怒哀樂起伏與變化、情緒易波動大。
田老師講到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訓練中情緒也是一種工具,不能當孩子的面做的不要做,不要當孩子面對別人說他的不足。這一點在我女兒上幼兒園后體驗到,剛入園時女兒不適應家庭跨入幼兒園的這樣一個過程,天天尿褲子,有尿不敢給老師說,某個下午,老師讓女兒先跟著爸爸離開,跟我單獨聊了女兒最近在園的情況,她暗示我最后并明確的告訴我,不要告訴女兒老師找媽媽是為了說尿褲子這事,要告訴她:老師夸獎她表現的很棒。女兒聽到我說老師夸她了后非常的高興。以至于到現在還經常說我表現的好老師獎勵我,我今天在幼兒園沒尿褲子。在以后的家長溝通中我就強調這一點,要在孩子面前說些表現的好的方面。我們私下里商討如何來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還有就是挫折感讓家長崩潰,也會讓孩子比我們更難,所以不要逼孩子,為什么孩子在老師那里很配合,因為他找到依賴和安全感。溝通模式要開始就說:真棒!
如何學會“欣賞孩子的進步”——說“真棒”
一:把握課題難度,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幫助他體驗成就感);
二:用心體會孩子的期望,用“愛的眼神”給予鼓勵(創造有一個陪他一起成長,分享成功和喜悅的父母的環境,設想僅僅是斥責是什么感受);
三:贊美優點優先于注意不良之處。(避免“愛之深,責之切”,由于“愛子”心切,不知不覺對他傷害很深。即使孩子做好了,有點小進步,也覺得是小事一樁,不足以樂。)
宣傳刊物上摘抄:
以贊美為主調,創造教者、學者都開心的良性循環氣氛,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1、 發自內心的贊美,并將其表現出來;
2、 用心發掘孩子的長處;
3、 忽略所不期待的行為;
4、 尊重孩子,相信每一種人生都是完美的。
陪著孩子不斷的追求人生,充實人生,激勵自己和孩子智慧的火花。相信一棵草一點露,一次訓練一分成長;每一種人生都是完美的。
讓我以平靜去接受那些不可改變的,用勇氣去改變哪些可能改變的;更重要的是以智慧去分辨兩者。
田老師的話:
當上帝給你一個孤獨癥孩子時,就對你的人格提出了挑戰。
田老師說:她帶團去意大利,見到一個三十歲自閉癥的母親,她說這也是她第一次見到成長自閉癥,問這位母親能給新手媽媽們講下孩子長大后,家長應該關注些什么?她答:當孩子長大了,就可以考慮放棄什么了!答案就在上面大家自己看自己悟吧。田老師的話;智慧來自于知識的補充和學習。孩子們給我們從新做人的機會,家長要生活的陽光,充實和幸福。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快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