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ABA的幾個基本概念
?。ㄒ唬?nbsp; ABA的基本特點
田老師先講到孤獨癥兒童的診斷都是通過量表,行為癥狀診斷的,拍片化驗根本沒用。所以孤獨癥兒童的訓練就從行為入手。ABA大家都知道就是行為應用分析法。
1將人的社會交往活動和行為進行分解,直到最細小的但可觀測的行為單元。如:“吃飯”可以分解為:“走到餐桌前”、“坐在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東西”等等。田老師說:行為可以無限往下分,盡可能的細小。
通過有系統的訓練,幫助孩子學會有社會適應性的行為和活動。每一種孤獨癥兒童不能出來的行為,從簡單的“看”別人,到復雜的如主動的交流和社會活動,都可以被分解成為許多工作步驟。
2、 要求孩子必須對每個指令做出反應。這句話很好理解,需的話大家就在網上搜吧,很方便的。
3、 孩子的錯誤反應肯定不能得到解決獎勵,即不能被強化。例如:發脾氣,刻板行為,自傷,退縮等)。
4、 同一課題的訓練要重復很多次,直到在沒有成人的任何指導和輔助下,孩子也能有穩定的正確的反應,將孩子的反應記錄下來并且按照特定的、客觀的定義和標準來評價。
課題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孩子三次就會了,有的孩子則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每個孩子都如此不同。多長時間學會只有上帝知道。
5、 教學計劃是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而個別化設計的(IEP)。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意思。(二) ABA的基本操作分式
——回合操作教學法(DTT)
指令(刺激)——(孩子)反應——結果(強化)——停頓。下一個回合。要對指令作出反應,聽指令做反應是社會行為。
?。ㄈ?nbsp; 行為的分解和目標行為
1、 行為的分解——將一個行為分解成一系列單元行為,對每一個單元行為還可以繼續分解,這樣逐級將一個行為拆分為更小的,有先后順序的行為鏈。
田老師給我們列舉了洗手的分解:會洗手要具備的能力:開水龍頭——洗手——關水——擦手。如果不會洗手,就要現分解洗手——搓手——打香皂——沖手?,F在都是用洗手液,更方便了,田老師說:設備的發展也可以改善孩子們生活的艱難。平時沒事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總想多少年后自己S了后孩子怎么辦哪。不試永遠不了解孩子。教孩子時不要一根筋,田老師老家好像是重慶的,她說她們那里把腦筋不轉彎說成:腦袋是方的,或大方的,再就是巨方的,還有小方的。呵呵。挺好玩,意指不同程度的腦筋不轉彎。一種方法打不開孩子的心靈再尋求另一種。多少年后就享受有教養的自閉癥兒童吧。田老師說ABA已成她的生活風格,雖然是教孩子的一種方式。楊濤舊的衣服上下前后都可以自己穿,但新衣服就不會,后來發現無師自通了??茖W的思維方式不但能解決孩子的問題也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幫助,但要一步步的來。具有階段性和目標性。這就是目標行為的特點。田老師的話;在臺灣每五百公里就有三百家機構,她希望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機構。她還說:孤獨癥存在的尊嚴,只能在社會體系化保障中來體現。
指 令
——ABA回合操作教學法(DTT)中的第一要素
1、 指令的概念:指令不一定非得用語言發出,意識到不對就好。指令從不反應——機械反應——彈性反應——泛化反應。這里指除了用語言還可以用肢體、動作、溝通板、圖片等建立溝通。田老師應邀去國外參觀,問一老師會說話的孩子為什么還允許他使用圖片溝通呢,老師說雖然他會說但他不喜歡用語言表達,喜歡用圖片。從這一點足可以看出對孩子的尊重和人性化的教學。
2、 指令的意義——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與別人之間“是有關系”的意識。
3、 發指令的原則:A、具有統一性,家庭成員的統一。開始教時指令要保持一致,以孩子準確理解讓他做什么,等他學過一陣后我們可以將指令改變一下。[注意]:開始時指令必須保持一致,但要盡快地改變它,以幫助孩子泛化使用。
B、不重復性:如果指令發出后孩子沒有反應,給予輔助,完成一個回合,再發一下個指令。這一點田老師講到了廢話少說,語言嚴謹,一是一,二是二,我是這樣理解的呵呵,我們的目的是: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言語是有意義的,聽到我們說話,他就必須做出反應。
C、 與強化物的結合。在孩子反應正確時,給予夸獎(強化)。如果孩子做對了,而我們不對此做出反應,就沒有結果,或者說他的正確反應被忽視了;換言之,是我們的行為在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要想孩子做出適當的反應,我們也必須做出適當的反應。
D、明確預期反應——發指令前要明確知道孩子想做什么,只有我們自己明確地知道指令的內容和預期反應,孩子才可能明白。因此我們要事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后動用指令去達到目標。
4、 發指令的技巧:A、及時、適時;B、有必要性;C、準確、扼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怎么樣才能理解);D、可實現性。
5、 注意事項:A、環境單一,目標明確,避免不必要刺激;
B、觀察孩子反應,給予必要輔導;
C、語言指令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恰當、提高的原則。
田老師講到不能對別人的反應作出反應,只聽媽媽的或是老師的,說明不會泛化反應,家長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和地點來教孩子,在來上學的路上都可以訓練孩子站住,不要怕沒有面子,在東旭村發生任何事都是正常的。說明東旭村的人們都已了解并從心理接納了這些孩子們。田老師在哪兒都敢給孩子訓練即使是在王府井大街,一邊走,突然對孩子說:停。這也是現在許多家長所存在問題。特別是在自己家附近從來都不帶孩子和領居家的孩子們玩啊,也不跟人家聊天啊。在這里還是要提到的是安馨爸爸和媽媽,他們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親人,同事,領導和社會上更多人的理解和接納。為孩子創造了一個正?;纳瞽h境。田老師還說ABA特省錢,只要用心學用心悟。說站住就能站住的孩子一定要夸,這樣的孩子將來有多輕松。
6、 當孩子沒有正確反應時:
A、保持鎮靜,不要著急,更不要和孩子慪氣;
B、 對孩子的不適當反應可以忽視;
C、 平靜的對孩子說:“不行,再來一遍?!保ㄒ暫⒆拥膫€別情況而不同,對有些孩子我們什么都不說,而對有些孩子,我們可以用平靜但堅定的語氣說:“不行”。)
家長先練習基本功,平靜——忽視——告知。要給孩子不同的表情教學,像安老師所說的:變臉,做對了發自內心的夸獎,做錯了嚴肅的告訴他:NO。但這些不等同于慪氣,呵斥。這些話雖然都是對家長說,但所有的老師也都要有共感。幸虧田老師講課時間是周五,要是平時可真是整理不出來。從睜眼到現在已整理了三個多小時了。感謝上帝讓我擁有這份激情。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