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及其他十二位兒童專家共同指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造成: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2.環境及人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范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臟,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延誤糾正時機,錯過13歲前的糾正年齡,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定型化。
小結:造成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
1、出生前,由于母親在懷孕期間不科學、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
2、出生時,大部分的母親選擇剖腹產,使兒童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刺激;
3、出生后,由于現代都市單元化的居住環境,極大地減小了孩子的活動空間,限制了與外界的接觸,小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過度地保護要求多,在競爭激烈的教育方式下親子關系緊張。家庭中空調影響了觸覺的正常發育。兒童在12歲前是糾正感統失調的好時機,錯過了,就會使感統定型化,影響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