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覺學習與感覺統合
人類通過六感:視、聽、嗅、味、觸、重力感來感受外界事物,從而了解和認識外部世界。通過感覺運動學習這種非常自然而又不被重視的方式,人類認識了主客體關系,人類的自身也得到發展。
從生到死,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們每一個正常人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
人與生俱來就有感覺學習的能力。初生嬰兒已經有聽、視、嗅、味、觸、運動等感覺,如聞到奶味就咂嘴,并轉過頭去,四肢揮舞,表示“味道不錯”,這就是感覺學習。但這些感覺統合能力是低級的、原始的、不協調的,必須經過無數次豐富的“感覺運動學習”,才能使大腦感覺統合由不協調向協調發展。你看,寶寶由嗷嗷待哺到會自己用碗筷進餐,由躺著四肢無目的地亂伸到翻、滾、坐、爬、站、走、跳,由不會抓到會精雕細刻、揮筆寫字繪畫,由只會哇哇哭到精確使用語言,無一不和感覺統合的成熟和發展有關。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感覺學習”起步的。人類的感覺系統只有高度協調、互相默契配合,身心才能健康。從生到死,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們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因為我們的遺傳基因中保持著這種能力。但如果孩子的感覺統合學習嚴重不足或扭曲,就會導致其大腦在接受信息、傳導信息、整合信息,輸出并指令機體運作等方面發生問題,就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全面發展,就會導致一系列輕重不同的行為異常。這就是感覺統合失調。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包括:前庭覺統合失調,本體覺統合失調,觸覺防御過度或遲鈍,視覺和聽覺統合失調。孤獨癥患兒往往存在以上多方面感覺統合失調。
(二)前庭感覺統合失調與兒童孤獨癥
前庭平衡的發展水平與孩子的言語、認知、社交、專注、思維等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任何一種感覺運動統合過程都是由感覺器官、腦干、大腦三級神經組成的。
前庭平衡感覺器官,包括內耳的橢圓囊、球囊和三個半規管。橢圓囊、球囊的作用是感受機體某種方向的直線變速運動和頭部位置的改變。三個半規管的作用是感受任何層面上不同方向的旋轉變速運動。因此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人對重力的感受判斷身體與環境的關系,控制身體的平衡,方向感、距離感的正確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動都與前庭器官有重要關系。
前庭平衡覺與個體空間關系的發展關系密切,兒童拼音學習、生字認讀、漢字書寫、數字認讀與書寫、豎式對齊、進位退位、幾何圖表、數學拼圖等都涉及到個體的空間知覺的統合功能,所以個體前庭平衡覺的發展對個體學習能力的形成與獲得極為重要。
存在前庭問題的兒童會出現前庭平衡功能失調,表現為: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觀測距離不準,左右分辨不良,方向感不明;分辨不出相似的圖形或物品,不會玩拼圖游戲;協調能力差,動作笨拙,笨手笨腳,常打碎東西,經??目呐雠?、跌倒、撞人;空間定向困難,轉圈就暈或久轉不暈,不記路,常有暈或跌倒的感覺,怕上高出或跨越障礙,不喜歡被舉高,怕搭乘電梯,不喜歡玩秋千等旋轉游戲;表現得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人,浮躁,愛發脾氣;常因遭受挫折而喪失信心,影響情緒;常寫錯字、寫反,讀反字丟三落四。
他們比一般兒童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他人分享快樂;也不會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會理解別人,不會交朋友?;純撼30橛姓Z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語言表發困難。孤獨癥患兒常無語言交往能力,不懂指令,也不會與人交往等。
(三) 本體感統統合失調與兒童孤獨癥
肌肉、關節、韌帶是本體感覺器官,其發展水平影響著孩子的行動計劃、動作協調、社交和言語能力。
肌肉和關節是本體感覺的感受器,本體感覺指的是肌肉的收縮與伸張、變曲、伸直、推拉、旋轉以及兩根骨骼間的關節的壓縮所引起的感覺信息。本體感覺主要發生在運動時,但也發生于站立或坐立時。因為肌肉與關節不斷地把信息傳到大腦,告訴我們姿勢如何,所以,本體感覺告訴我們如何行動。如果缺少本體感覺,身體的動作就會遲緩、笨拙。例如,本體感正常的人不用眼睛看便能上樓梯,不用眼睛看就能從口袋拿東西,而本體感不良的 孩子不用眼睛看,做事情就很困難。
本體感覺的發展是以前庭平衡覺和觸覺的發展為基礎的。本體感覺出現問題,會讓兒童在體育活動中動作不協調(不會跳繩、拍球等);動作記憶差,學技術困難;音樂活動中發音不準;(走調、五音不全等),站無站相、坐無坐相,看書托腮,發胖(虛胖)、行為散漫;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會口吃;挫折感多,情緒波動,愛發脾氣;沒有創造力;特別怕黑,在暗處經常不知所措而哭泣;經常迷路或迷失方向;不會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帶、拿筷子、寫字或繪畫,或知雖然會做這些,但比同年齡的兒童慢很多。孤獨癥患兒往往不僅存在前庭機能不良,同時存在本體感覺失調。
(四)觸覺防御過度或遲鈍與兒童孤獨癥
皮膚是很復雜、細膩的感覺學習器官,皮膚觸覺防御性反射過度或遲鈍,將影響孩子的社會性交往、專注、自信等能力,表現為膽小退縮、分心、孤僻。而孤僻癥患兒常常存在觸覺反射異常。
觸覺防御過度或觸覺防御遲鈍都屬于觸覺統合失調。
觸覺在人類行為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觸覺系統是最大的感覺系統。皮膚有多種不同的感受器,接受觸摸、壓、冷或熱、疼痛以及皮膚上汗毛的拂動等感覺。觸覺系統是胎兒在子宮中最先發展的感覺系統,當視覺和聽覺系統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觸覺系統已能有效地發揮功能了,因此,觸覺對整個神經組織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觸覺統合失調,主要是因為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佳,從而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即所謂觸覺敏感(防御過度)或遲鈍(防御過弱),所以表現出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固定于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喜歡保持原樣和有重復語言、重復動作,對任何新的學習都會加以排斥,不喜歡他人觸摸,人際關系冷漠,常陷于孤獨之中。
觸覺敏感的兒童表現為怕人、遠離別人,害怕擁擠,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扶摩、膽小、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新環境、新東西;怕粗質地的衣服,怕標簽,不喜歡觸碰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怕風吹,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常拒絕理發、洗頭或洗臉;挑食、偏食,用指尖拿東西;個人空間太大,對不經意的觸碰會發怒、厭煩;人際關系緊張,眼神飄忽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專心,大腦動蕩不安。這種兒童的個性孤僻、不合群,在團體中很難見到朋友,容易與人發生沖突,攻擊性強,經常欺負別人,抓、打同伴。
觸覺遲鈍的兒童反應慢,(拖拉行為的生理基礎)、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大腦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低下,所以也出現學習困難、人情冷漠的問題。他們常表現為粘人,喜歡摟抱,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摩;細微分辨能力差;發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識;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經常不能察覺;對打罵不在乎;過分喜歡觸碰各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一再的反復某個動作)。孤獨癥患兒多數都存在觸覺機能障礙。
(五)視覺統合失調與兒童孤獨癥
視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常常表現為圖字辨認和記憶困難,閱讀、計算、書寫困難,孤獨癥的孩子“更勝一籌”,常常視而不見或很特殊。
從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說,視覺的重要性大大超過其他知覺。眼睛的視網膜是對光非常敏感的視覺接收器。視網膜把光、形、色刺激的信息傳送到腦干中的視覺處理中心。視覺處理中心處理這些信息,并使他們與其它的感覺信息相關聯,尤其是肌肉、關節和前庭系統所傳來的“感覺輸入”,這樣便形成了我們對環境的基本認識。然后,信息經腦干核傳送到其他部位。小腦和大腦的不同區域,進行更高級的視覺與動作的協調和視覺的理解。
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表現為視覺辨認能力低,圖形記憶困難、認字困難、閱讀困難、書寫困難,因此在學習時會出現閱讀困難(漏字串行、翻錯頁碼),計算屢屢出錯(抄寫題目、忘記進退位);寫字時常常過重或過輕,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常把數或字顛倒寫(例如把9寫成6,把79寫成97,把“朋友”寫成“友朋”),出現視覺統合功能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由于是視覺統合問題是在前庭和本體感覺基層上引發的,所以,這類兒童在生活上還是常常有丟三落四、生活無規律等前庭和本體感覺失調的表現。孤獨癥兒童在視覺辨認、記憶等方面更是困難和獨特。
(六)聽覺統合失調與兒童孤獨癥
孤獨癥患兒由于聽覺統合功能不良,常常聽而不聞,好像是聾子。但對某些聲音又過分敏感,甚至掩耳尖叫。
耳蝸是聽覺感受器??諝庵械穆暡ù碳ち藘榷慕邮芷骷炊?,信息被傳到腦干視覺中心,聽覺處理中心處理這些信息,并使他們與其它的感覺信息相關聯即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尤其是肌肉、關節和前庭系統所傳來“感覺輸入”。有些信息也會傳到腦干的其它部分和小腦,以便與其他感覺和運動信息相協調。聽覺信息與其他感覺信息混合后繼續傳入到大腦的幾個部分。
有聽覺問題的兒童表現為聽覺辨別能力低,聽覺理解、聽覺技藝不佳,表達困難,音樂感差,有重聽或語音分辨不清的現象;語言發育發展緩慢,兩三歲以后才會說話,有口吃或口齒不清的現象;作文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同時,這樣的兒童記憶力差,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聽覺問題對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孤獨癥患兒常常聽而不聞,或對某些聲音過分敏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