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揭開自閉癥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下

2010/7/30 8:27:42 來源:互聯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揭開自閉癥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一位母親的研究及康復的故事 (下)

  陳瀅

  擒賊擒王—突破性的科學研究

  前面提到凱玲的先生艾倫是位絕頂聰明的科學家,他在強生與強生實驗室擔任資深研究員的工作,對於小麥爾斯的病情從頭到尾都是以嚴謹的科學專業態度來看待,也對凱玲接觸另類療法抱以開放審慎的心情尊重太太的選擇;在自己的實驗室,他更與多方面接觸到的研究員一起做自閉癥的研究。一天他回來給了凱玲一個神秘的表情,說:”我想我們找到一種東西,一種真的很奇怪的東西?!?/p>

  凱玲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可能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原來艾倫與他的助理收集當地自閉癥兒童與他們手足或正常孩子的尿液一起做實驗。結果證實英國研究員薛陶克等人的發現,自閉孩子的尿液里確實有前述兩種分別由面筋及牛奶酪蛋白分解的縮胺酸,此二者具有嗎啡的藥效。然而藉由艾倫實驗室世界頂級科學儀器的分析,還有第三種令人大吃一驚的物質—得嗎啡(dermorphin)跑出來,一種只會出現在一種毒鏢青蛙(pioson dart frog)身上的迷幻物質。

  南美原住民的部落祭師將毒鏢青蛙放在火上,使青蛙產生毒液,然后擠出來抹在傷口上,就會產生迷幻境界達幾個小時。而在迷幻藥效過后,祭師會拉肚子拉得很慘。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這種強烈的神經干擾物質,怎么會跑到自閉孩童的尿液中呢?對飲食介入反應良好,行為也回復正常如麥爾斯的自閉癥小孩,經過一段時間后尿里也不再出現得嗎啡;而有些儘管不再吃含有面筋和乳制品,學習和行為卻沒有太多改進的小孩,尿里的面筋縮胺酸和酪蛋白縮胺酸雖都消失了,但是得嗎啡卻還是大量的存在。

  凱玲終於明白為什么有些小孩在自閉癥狀最明顯的時候會不停的腹瀉,而有些小孩飲食介入很久了卻仍有自閉的癥狀,看來這種得嗎啡是導致腹瀉和自閉癥狀的主因。在和大學時代的教授吃晚餐時,她得到教授的啟發,原來這種世上少見的神經迷幻物質不是來自人體,極有可能來自霉菌的感染。這個與蕭威廉醫師在自閉孩童與精神分裂的成人里發現大量不正常的霉菌代謝物不謀而合(請參考上期雜誌)。問題是這種迷幻物質如何跑到大腦去的,難道是腸漏癥的關係?為什么腸漏癥忽然多了起來呢?

  同年凱玲參加了『戰勝自閉癥』年會時聽到一場顛覆主流的演講。演講者是當時英國最有前途的腸胃外科安德魯?衛克菲德醫生(Dr. Andrew Wakefield)。他提到有一組自閉癥孩童經過長期的腹瀉,結直腸內視鏡檢查發現他們的結腸有淋巴結增生及病變,而這些孩童的發病期正與他們接受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三合一(MMR)疫苗同期。進一步追查下,他更在這些病童的小腸內發現含有麻疹的抗原,經由DNA證實為麻疹病毒,因此他認為晚發病型(一歲以后發?。┳蚤]癥與MMR三合一疫苗有關,而且是一種腸胃病,命名為『自閉性腸炎(Autistic Enterocolitis)』。

  凱玲腦海飛快地回顧麥爾斯發病前后與疫苗注射的關聯性。她回憶麥爾斯從出生四個月就對疫苗注射出現異常反應,但是直到十五個月再注射MMR疫苗后的十一天出現抽筋,三個星期發病。他與衛克菲德醫師所研究的一組自閉癥兒童有許多相似處,比如:父母或家族有過敏及自體免疫病、長期使用抗生素、長期耳朵感染、長期腹瀉、早期接受許多疫苗注射。

  她與艾倫進一步與衛克菲德醫師聯繫合作,他們也將麥爾斯送去做腸內鏡檢查。凱玲真是位細心的母親,她連檢查腸內鏡必喝的顯視鋇劑是否含有麥子都問得一清二楚,當然也被她抓出來而改用純鋇劑加不含牛奶的漿類代替。結果顯示麥爾斯的結腸終尾有一些小節結,腫脹處中間有一個粉紅色的皰疹,它們排列起來像花枝的觸手中的吸盤(我猜也許就是在腸子裡發麻疹)。

  艾倫在1998年的『戰勝自閉癥』年會提出他的得嗎啡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癥兒童缺少一種酵素叫CD-26(又稱DPP-IV),這種酵素是活化T淋巴球所必須的,而且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解酪嗎啡。他的論文發表於1999年。

  衛克菲德就沒那么好運,他1998年發表的論文引起了如海嘯的震撼,負面攻擊排山倒海地一波波沖向他來。雖然他在同一年被英國皇家病理科學院頒為院士(相當於中研院院士)殊榮,但在同一年被迫辭職,令人敬佩的是他對自閉孩童的使命感沒有讓他在這場革命性的真理探索中卻步。他在2005年受邀到美國卡內基美侖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演講,主題是:靈魂的寶座—流行性自閉癥的病因(The Seat of the Soul; The Origins of the Autism Epidemic)。

  其中他提到主流醫界對自閉癥的誤解從歷史面談到現實面,誤判自閉癥不是流行性的(即使現今每 166 個小孩就有一個是自閉癥的統計數據);與腸胃無關(腸胃病在自閉癥兒童本來就有而被忽略);腸胃與腦子無關聯(喝酒會醉不是關聯?);最近幾年由他引爆的自閉癥與疫苗有關純屬巧合(得證明沒有連結以還疫苗清白)和疫苗中的含汞防腐劑無關(汞的毒性人盡皆知,難道不能避免?)。

  衛克菲德特別注重父母的觀察和疾病史,他建議現場的年輕醫師們一定要多聆聽父母的描述,不可以自以為懂得比病人父母多而錯失診斷與治療。他將許多父母的觀察及病因歷史,綜合出最被醫師忽略的幾點:孩子一歲前一直正常發展(醫生:小孩原本就不太正常);小孩施打疫苗后有反應,開始退步成自閉(醫生:自閉與疫苗沒關聯);小孩腹瀉或便秘(自閉小孩本來就有)并伴有神經發展方面的異常,比如:不敢上樓梯,腹痛引起的怪異姿勢;小孩長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耳朵感染,也因此長期使用抗生素。

  他對上述幾個問題一一舉出近幾年由世界各地科學家所做的實驗證據,例如:

  ˙腸內淋巴結腫脹及增生(會引起疼痛)、免疫發炎細胞增多、腸內壁受損現象與自體免疫發展很像,腸內致病性細菌過多導致腹瀉與便秘等病理現象,經由病理學界定名為自閉性腸炎。

  ˙自閉癥兒童有相當高的發炎前導物質如:TNF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producing cell)、干擾素gamma(IFN-r);反而抗發炎物質下降Interleukin-10;在基因方面與胃腸類自體免疫疾病像是:celiac disease、Crohn's disease等有相似處。依據此項研究,證實自閉癥基本是原發性腸胃發炎疾病。

  ˙為了找出病因,許多科研以各種不同的病毒抗原來篩選。愛爾蘭的歐梨瑞教授(Professor John O'leary)發現 82 % 自閉癥兒童的腸子含有來自麻疹的蛋白質及核醣體,而正常小孩則無。猶他大學醫學院的辛教授(Dr. Singh)的論文顯示自閉孩童有高值(titer)的麻疹抗體;加大戴維斯分校的艾虛伍博士(Dr. Paul Ashwood)則發現自閉癥兒童普遍的對抗病毒免疫力都低,然而對抗麻疹及德國麻疹則有異常高的抗體值。

  ˙比較麻疹發病的免疫反應,自閉孩童的免疫球蛋白同樣顯示被抑制的現象。牛津大學的艾培醫師(Dr. Appay)發現,抗病毒的 T 淋巴球雖然被活化卻毫無作用,無法排出病毒,於是身體便制造過多的殺手淋巴球,這都顯示自閉癥是一種長期的病毒感染與慢性的免疫功能被活化的機制。

  ˙疫苗的制造因不同種病毒而有不同的反應,有一種牌子的麻疹疫苗和自閉癥復原的程度有很大的關聯,顯示這些復原很慢的孩子仍有麻疹病毒。

  ˙疫苗中的含汞防腐劑也被證實會抑制免疫機能,而且會引發實驗老鼠自體免疫機能的活化,美國嬰兒因為注射疫苗,體內的含汞量已高到超過國家安全標準,汞毒可以累積,不易從體內排出。

  ˙自閉兒童的腦中的免疫組織則有活化現象顯示有神經元受損,脊髓液有特別高的淋巴球發炎物質IFN-r,這個物質來自發炎的小腸。這個發現與Celiac disease 病人癥狀有多處重疊,比如:自閉行為、幻覺、週邊神經炎、癲癇、腦鈣化等,都為原發性腸炎導致次發性腦病變提供理論基礎。

  衛克菲德醫生的理論似乎為自閉癥的其中一種亞群提供了一個可以探討的方向,因此激起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群起而研究之,也讓腸胃系統及免疫系統在自閉癥孩童體內異常的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至少為許多晚發病的病例提供康復的希望—越早治療則恢復的程度就越大。此外他還提出了一個看法,就是小兒疫苗注射計劃施行應該有更好的安全閥門,應先確定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而不是為了方便,一味的與其他兩種或多種疫苗一起施打,造成先天免疫機能不全的嬰兒出現自閉癥的后遺癥。

  對凱玲而言,衛克菲德醫生是拼湊圖中最重要的一片,因為他的研究,凱玲找到麥爾斯及類似麥爾斯病例的原因,一切都串聯起來了。家族有過敏或自體免疫病史,母親接受多重的麻疹疫苗(因為一直未顯現足夠的抗體值,而被施打多次疫苗,有一次甚至在生完小麥爾斯的第二天),小孩易感中耳炎或感冒,多次接受抗生素治療,對牛奶及面筋或龍葵屬類植物過敏,對疫苗注射有反應,不必想結果也會讓人頭皮發麻。同樣地類似麥爾斯的病例也可以得到類似的康復過程,因此飲食介入就非常重要了。

  凱玲的故事在麥爾斯完全正常后就應該講完,但是她對全天下自閉癥兒童的使命感使她愿意貢獻在飲食介入方面的經驗,她與另一位先鋒媽媽麗沙?路易斯(Lisa S. Lewis)成立了『自閉癥飲食介入互聯網(Autism Network for Dietary Intervention—ANDI)』繼續為自閉家庭提供支持。

  后 話

  鑒於更多自閉癥病例的出現,我們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新世紀的流行病及受害家庭投以更多的關懷,提供不同的介入以及最新的科學資訊,俾使自閉癥兒童早日康復,所造成的家庭悲劇減到最少,這是我們選擇凱玲的故事的原因。

  雖然日漸增多反對施打疫苗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不論疫苗的論戰是否有結果,我們要在此呼吁有關當局應該實施疫苗篩選機制,將免疫機能低落、母親施打多次MMR疫苗所生的小孩、對牛乳過敏的小孩(麥爾斯完全缺乏消化牛乳所需的乳酸)、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孩、施打疫苗有副作用的小孩,以及有家族過敏史、自體免疫史的小孩篩出來,更避免在兩歲以前施打疫苗,等到更大的五、六歲后免疫力得到發展后才施打。建議父母們,如果您認為或懷疑小孩有任何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問題,比如常感冒、腹瀉、或中耳炎、過敏等病,應該嚴格慎重考慮是否延后施打疫苗(假設您還相信疫苗的話)。

  而在自閉癥醫療方面,我們建議做過敏、免疫機能、腸內鏡檢查及尿液類嗎啡測試,越早施行飲食介入、行為療法、自然療法及醫治霉菌和病毒越好。凱玲的兒子自閉現象出現只有四個月時,她就開始積極採用飲食介入和其他幫助,然而她卻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將自閉癥狀完全逆轉,由此可見還是要提早注意孩子的發展,否則一再拖延過了黃金時間,病癥就很難逆轉。凱玲還提到有一個例子,一位小女孩對飲食介入療法只有有限的反應,自閉情況仍然繼續,但是媽媽採用順勢療法的美洲保健茶(Ojibwa Tea of Life),竟然得到很大的進展,自閉行為得以逆轉。如果從我們所了解的美洲保健茶對癌癥病人的療效來看,不難理解其中的原理—它能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父母保持開放的心靈,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性,是對自閉兒最好的醫療。愿所有自閉兒童得到康復,愿自閉家庭早日康復。

  有用資源:

  ˙飲食介入互聯網ANDI(Autism Network for Dietary Intervention) -

  P.O. Box 17711, Rochester, NY 14617-0711 (Fax): 609-737-8453

  www.AutismNDI.com

  ˙自閉癥研究組織ARI(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 - 由潤藍醫生所創,每年舉辦『戰勝自閉癥(Defeat Autism Now!-DAN!)』年會,有許多給父母的資訊。

  4182 Adams Avenue, San Diego, CA 92116

  www.AutismResearchInstitute.com

  ˙The Great Plains Laboratory - 由蕭威廉醫師所主持,提供尿液類嗎啡檢查

  9335 West 75th St., Overland Park, KS 66204  Tel:913-341-8949

  www.greatplainslaboratory.com

  ˙美洲保健茶可以在琉璃光購買

  參考資料:

  ˙揭開自閉癥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一位母親的研究及康復的故事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Autism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 A Mother's Story of Research and Recovery)by Karyn Seroussi, Simon Schuster published 2000.

  ˙www.autism.org

  ˙www.autismspeaks.org

  ˙www.AutismResearchInstitute.com

  ˙www.thoughtfulhouse.org

  ˙www.greatplainslaboratory.com

0% (0)
0% (10)

下一篇: 感動,一個自閉癥的科學家 上一篇: 揭開自閉癥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中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揭開自閉癥與普遍性發育障礙之謎 下]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