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療球—平衡調整;
訓練目的:放松、平衡、協調、肌力、速度感、調整肌張力、促進保護反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于治療球上,手腳均離地,捉握雙手/雙腳;注意手握關節的位置;能放松手腳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難度設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B雙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時彎曲。推出時伸直)前后移動及直線加速;C雙腳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異常機張力的移動彈動;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G倒置運動(手不撐地);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大彈動,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 治療球—肌力訓練;
訓練目的:肌力、速度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站立;(1)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2)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時實施。
難度設置:(1)治療球上側滾翻;(2)仰臥抬頭訓練加強頸屈??; (3)仰臥起坐; (4)俯臥撐雙臂屈伸;(5)俯臥后弓身; (6)仰臥/俯臥抬腿;(7)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8)球靠墻,面對或側對球站立,單足舉腿置于球上; (9)坐在治療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3. 治療球—月球游戲;
訓練目的:體能要素的提升,身體意識的培養,興趣與幸福感等。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循序漸進,配合音樂,配合協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
難度設置:(1)以治療球壓擠全身;(2)推大籠球前進,或撥球后退走;(3)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回避障礙物推球前進;(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4. 用力拉著繩子時, 仍能拉動繩子;
訓練目的:增進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進全身肌肉的發展。
訓練要求:成人用力拉繩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動繩子。
難度設置:A 成人開始時只稍微用力拉著繩子,讓孩子容易拉動繩子;B 成人用力地拉著繩子,鼓勵孩子用力拉動繩子。
幫助給予:1 可在地板上兩人之間畫一橫線,孩子把成人拉過橫線就得獎;2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嘗試和成功;訓練時,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當用力而受傷。
5. 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
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劃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厘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B 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盡量不要碰到繩子。
6. 跳腳??;
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 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
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
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
幫助給予: 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后,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凌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后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
7. 能在雙腳離地時, 雙手同 時拍一下;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
難度設置:A 先熟練雙腳跳;B 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
幫助給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給孩子做示范,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
8. 拿著不同 的物件走過20厘米寬的平衡木;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B 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9. 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
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10. 能兩眼睜開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睜開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 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讓他/她先嘗試扶著椅背或握著訓練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長進,則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時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視平線的位置給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1. 能兩眼閉合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閉著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無法自覺地閉上眼睛,可嘗試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讓他/她嘗試習慣不練習的時候蒙上眼睛的感覺;2 充分運用獎勵的原則來激發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2. 滾筒游戲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讓孩子雙手前后劃動,雙大腿貼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俯臥在球上;B鼓勵孩子雙手前后劃動,家長應用手扶著豆球,幫助孩子均勻用力,避免球滑離孩子的身體。C鼓勵孩子邊劃動雙手,邊向前移動,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讓球滑走。
幫助給予:完全身體指導;必要時給予身體指導;
3. 袋鼠跳;
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信息。
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
難度設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離;B撤銷身體指導,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離;
幫助給予: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直至孩子技巧純熟。
4. 平衡與協調;
訓練目的:平衡、協調、肌力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
難度設置:(1)仰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2)俯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3)俯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4)仰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5)仰臥/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6)仰臥/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7)俯靠治療球,雙手抱起治療球并推出;(8)仰臥墊上,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夾起。
幫助給予:(1)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視其肌張力而定);(2)動作由易而難、次數時間由少到多;(3)注意協助(他動─協動─主動)。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為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 抓癢;
訓練目的:觸覺刺激,減輕觸覺過敏,促使大腦細胞活躍,改善腦細胞之間聯系,促進全身趨于平衡。
訓練要求:抓撓孩子的腳心,重點是腳心不著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鐘,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開始時可每次只撓一下,逐漸地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觸覺刺激。
6. 按摩穴位;
訓練目的: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保護兒童健康
訓練要求:主要按摩的兩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內)和中院(位于臍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兒消化系統旺盛,促進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則能行氣和血,清熱化滯,健脾和胃,對治療食滯瘀積,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常見病有良效。
2是能補腎的穴位,如三陰交(位于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后緣)、二馬(位于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小頭之間的凹陷中)及涌泉(位于腳心前凹陷中)。
7. 跳數位
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字跨到另外一個數字上,以跨到圓形內為勝。
難度設置:A 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字,可貼不同顏色的數字,然后讓孩子按顏色跳;B 讓孩子按指定的數字跳或者按單、雙數跳;C 可玩雙人游戲,創造出各種玩法,以最終達到終點為勝。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戲規則,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
8. 打保齡球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難度設置:A 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B 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 C 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
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并示范給孩子看如何做。
9. 運小球
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料球拍運送乒乓球,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并且把距離設短一點;B 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后可嘗試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
幫助給予:無論孩子處于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戲規則以后才增加難度。
10. 滑雪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劃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當做是雪橇,可前進或后退地踩著紙行走。
難度設置:A 只用一只腳踩紙前進;B 雙腳踩紙前進;C 赤腳踩紙前進;D 赤腳踩紙前進或后退。
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