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把他們的寵物作為家庭成員看待。家庭關系往往相當復雜,有的家庭人員眾多,有的則是單親家庭。寵物在不同氛圍內的作用不盡一致,但有一個主題是共同的:飼養寵物都可幫助孩子成長,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社會意識,發展他們的個性。
兒童的成長是個復雜課題。培養社會意識、樹立良好心態被認為具有關鍵意義,而培養自尊心更是不可或缺,家里有了寵物,父母和孩子門就會經常在一起照顧它們,這對幼小的孩子尤其重要,因為參與和鼓勵有助于培養自尊心。與寵物玩耍還可提供許多學習機會,這對性格的多方面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對學校兒童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教室里飼養寵物的九個月時間里,兒童們的自尊心顯著提高。原本不那么自信的兒童的進步尤其明顯。通過與寵物交流、說話,可改善人的心情:它讓人減輕壓力,感覺更舒適和放松。
兒童心理發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一些研究發現,飼養寵物的兒童對他人有更多的同情心。這可能是兒童在學會對寵物顯示愛心的過程中,也同時培養了對他人的愛心。
最近研究證明,在各種文化環境內,兒童與動物相接觸都可產生一系列積極效應。兒童把寵物看成是安慰和友情的源泉,是摯友。寵物提供許多人們希望從他人身上得到的情感。在兒童眼里,寵物甚至勝過人,因為他們可以與寵物分享秘密,在生病時獲得安慰。孩子有寵物為伴,就可擺脫成年人的世界。例如,如果他們在學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訓斥,就會退縮一旁,與不會搬弄是非而志同道合的寵物相廝守。他們會向貓或狗傾訴所受的委曲,并獲得安慰,從而擺脫悲傷,他們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得到安全感。青少年經常會敵視他們的父母和同學,無法與任何人分享內心深處的感情,因為害怕受到訓斥和嘲笑。在這種情況下,與寵物相交流就成為獲得安慰的源泉,而寵物的種種小把戲就是最安慰的語言。寵物在一些壓力更大的環境中也可幫助兒童。實驗證明,兒童在接受體檢時有一條狗在場就會感到輕松一些。在蒙受嚴重戰爭創傷的克羅地亞的一項調查發現,戰爭遺留給飼養狗或貓的女孩子的精神傷害最輕微。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也得出過類似得調查結論。日本的幼兒園教師認為,凡是親近動物的孩子都顯示出較高的領導欲望、比較外向和利他傾向。在澳大利亞的一項實驗中,允許在小學課堂飼養貓。結果家長們發現他們的孩子更喜歡上學了。老師們也反映學生的責任感普遍加強,教室的總體環境也有所改善。
性格內向而不善交際的兒童可從寵物身上獲得自信,因為寵物毫無保留地給予他們所需的關愛。在所有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樣一段時間,他們渴望有人會以他們的本來面目加以接受和認可。最近對患有孤獨癥的兒童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從寵物身上尋求友誼和安慰的方式與對待家人的方式截然不同。他們似乎對動物的需求特別敏感,并喜歡撫摸寵物。不過,這種觀察結果不能認為是患孤獨癥兒童的普遍現象,因為他們中有些人實際上討厭寵物。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研究這些兒童為什么對人和寵物的態度完全不同。
家庭寵物不僅明顯影響這孩子們的成長,同時也幫助父母完成作為孩子家長而承擔的任務。父母同孩子們一樣都可從家庭寵物身上獲得社交活動方面的支持,而且與寵物的溝通還可顯著降低他們的血壓。一些父母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寵物,他們與寵物的相互關愛也類似于孩子的關系。
盡管許多父母相信寵物對孩子成長有利而飼養家庭寵物,但也有些父母因為擔心寵物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而拒絕飼養寵物。最近幾年,人們對兒童哮喘和過敏疾病的上升趨勢表示關注。一些父母和醫生認為,寵物即使不是唯一引發這些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至少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不過,瑞典的最新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在對過敏反應同接觸寵物的時機及家庭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后發現,在一歲期間就接觸寵物的兒童在長到七至九歲后感染過敏反應的幾率就會減少,在長到十二至十三歲后感染哮喘病的幾率也會降低,而且家里孩子越多,感染過敏癥和哮喘病的幾率也越少。因此,對于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飼養寵物就尤其重要,不僅可幫助孩子培養社會意識,還可減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危險。
在我國城市中,絕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完全由成人組成的環境中,成為人們寵愛的中心,所以獨生子女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而不知道該怎樣去關心他人。一位兒童心理專家曾經這樣說:“現在的孩子擁有的東西太多了,讓他們學會去關心自身以外的東西是很有益處的?!憋曫B伴侶動物恰恰可以豐富兒童的生活內容、培養兒童的責任心、更有助于兒童性格的多方面發展。
伴侶動物是兒童的摯友
兒童喜歡與小動物相伴是特有的天性。他們會把伴侶動物當作親密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看待。同小動物一起嬉戲,向它傾訴心聲,并獲得安慰,擺脫孤獨,可以使兒童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獲得安全感。
一個上小學二年級的男孩說,如果他受到別人不公正的對待,回到家中更愿意同小動物訴說自己所受的委屈,而小動物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寬慰。由此可見,與伴侶動物相交流成為兒童獲得安慰和友情的源泉之一。所以,經常聽到孩子們說“小動物是我最好的朋友”。心理學家們將這種伴侶動物與兒童之間的親密關系,歸功于伴侶動物的“非歧視性”。伴侶動物不會在意一個孩子在學校里是否是個好學生,也不會在意他是否辦了傻事或者他是否調皮。不論孩子們受到了什么樣的挫折,伴侶動物都會給他們無條件的關注,無形之中幫助他們撫平傷口并恢復自信。
伴侶動物是生動的教材
有小動物相伴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學到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伴侶動物可以教會兒童生命科學最基本的知識,它們將一些自然常識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孩子們,無意之中讓孩子們受到生動的教育,比如生命是如何誕生、成長、繁衍等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再比如小動物各種行為、表情的意義等動物行為學方面的知識,伴侶動物真可謂全科幼教。通過和小動物的玩耍嬉戲、對小動物的喂養、訓練和護理,兒童能逐漸了解生命的辛苦與美麗,并能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使兒童從小就養成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好習慣。
伴侶動物幫助孩子更好地交流
只要觀察兒童在同伴侶動物玩耍時,臉上流露出的發自內心的興奮神情,您就知道伴侶動物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了。伴侶動物可以豐富兒童的社交生活,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通過飼養伴侶動物,可以逐步增強與人交往的信心。有小動物相伴的兒童更容易結識新朋友。另一方面,伴侶動物為兒童和其他家庭成員創造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成年人可以幫助兒童照顧小動物,并與兒童共同分享伴侶動物帶來的生活樂趣,這種交流是完全沒有年齡差距的。伴侶動物仿佛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善大使”。 最近,劍橋大學對兩組兒童進行了對比研究,一組兒童飼養伴侶動物,另一組不飼養。研究結果顯示,飼養伴侶動物越多,孩子社交承受能力越強。而且,飼養伴侶動物可以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和諧,并營造出歡樂的家庭氣氛。
童年的生活對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伴侶動物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給兒童帶來的歡樂、啟迪和幫助,將使他們擁有多彩的童年,并有助于完善兒童的性格,培養兒童對家庭,社會和自然的熱愛。(陶國海)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