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的學習曲線圖分析
本研究參考「中、重度障礙者有效教學法」之「活動順序與數據搜集表」(李淑貞譯,民86)改編成「觀察紀錄表」,以記錄教學過程中三名個案所需要協助的程度及結算在某活動的成功率。分法分述如下(李淑貞譯,民86):
1.所需協助程度之記錄方式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每次教學皆予以評分,評量方式依協助程度分為︰0分--沒有反應或反應不正確、1--完全肢體協助、2--部分肢體協助、3--動作示范、4--直接口語協助、5--間接口語協助、6--完全獨立。
2.活動成功率之結算方式
(1)以數字排列校正程度的順位,「獨立」得最高分。
(2)記錄在順序上最后使用提示之數字。
(3)課程中全部步驟乘上「獨立」的數字順位。
(4)將每次學習嘗試所使用的提示程度之順位加起來。
(5)個案學習嘗試的之總和除以學生獨立程度總和,即是正確的百分比,亦即本研究所謂之成功率。
(6)若在一天當中,重復教導某教學活動),需將所得的兩次成功率平均,而此兩次成功率的平均才可當作一天的教學結果。
學生反應的總數 ×100﹪=正確的 獨立程度 獨立順位×步驟的數目
3.制作學習曲線圖
將全部教學活動之觀察記錄的評量結果畫至圖表中,并加以分類。橫軸表示天數,點上小點代表一次教學的資料。連接各數據點,便可得到個案在某項特別活動的學習曲線。最后對照學習曲線是否達到教學者所預期的成功率,即可檢視個案是否達成教學目標。
(二)質的行為觀察分析
本研究根據觀察記錄表「行為記錄」一欄及教學錄像帶所得,將三名個案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分表達能力、個人學習活動、使用的結構教學技巧、團體游戲及與教學者互動等項目,
加以分析與說明。
(三)回饋調查表分析
本表參考倪志琳(民88)之「結構教學法對學前自閉癥兒童學習成效意見調查表」,改編成「家長意見回饋表」與「教學者意見回饋表」,于整個教學計劃結束后,請家長及教學者填寫,以了解教學者和家長對本教學計劃的滿意度及建議。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