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孤獨癥兒童對集體游戲的興趣和反應如何

2005/6/16 9:55:10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隨著兒童社會化的發展,他們不僅產生渴望參加社會活動的愿望,同時也產生了在從事社會活動中與同齡兒成群結伙的要求。但由于其年齡和認知發育的特點,他們不可能參加成人的社會活動,于是就產生了兒童特有的活動形式--游戲。游戲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學齡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游戲的形式,隨年齡的增長,從喜歡獨自一人的單獨游戲逐步發展到社會性程度較高的、有組織、有分工的合作游戲;從較簡單的想像性游戲(如給布娃娃吃飯、穿衣),發展到創造性游戲(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游戲)。3歲后兒童的游戲以創造性游戲為主,其游戲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如用語言動作表現開汽車、打針);在游戲中,具有明確的主題(如過家家);并在游戲中充當角色(如職幀⒙杪璧齲?~5歲兒童的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對游戲有了設計、計劃和安排,并具有初步的克服困難、想辦法的能力。如男孩常常扮演當司機,利用小凳當汽車,學著開車的動作,有指揮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孩子還能組織其他小朋友當乘客,撕小紙片當車票等,女孩則常常扮演老師,組織學生聽課,或扮演醫師給別人看病等,隨著生活經驗和知識的增長,5~6歲后,逐漸代之以規則性游戲,在這些游戲中,要求大家遵守約定的一些規則,來決定勝負,游戲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影響,兒童在游戲中滿足探索的需要、逐漸學會與小朋友謙讓、友好、合作,在集體游戲里發揮自己的作用;學會如何使自己的行動與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別的兒重協調、學會克服困難,因而促進認知和社會化的發展。
    孤獨癥患兒的核心癥狀就是社交障礙,他們的游戲活動一般停留在單獨游戲階段,常常獨自做一些別人下理解的動作,而且缺乏想象力,不能對自己的動作賦予某中意義(如敲打積木是在用錘了釘木頭)。他們對合作游戲缺乏興趣,常拒絕參加集體游戲。即使參加創造性游戲,也僅僅是充當被動角色,被別的孩子指揮來指揮去;他們缺乏想像力、創造力,不會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如自己是司機、媽媽);不理解物體的象征性意義(如用凳于當汽車、用小棒當注射器等),不會模仿其他兒童活動(如上車要買票、給布娃娃打針時娃娃要哭等),只是自顧自地搞自己的一套。在規則游戲中,他們不知遵守游戲規則,常常隨心所欲,不能跟大家很好地協調,因而常常不受其他兒童的歡迎。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孤獨癥兒童對集體游戲的興趣和反應如何]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