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82學年度國小啟智班新生入學安置會議中,一個陰錯陽差的巧合 ,把五位重度自閉癥兒童編入同一個班級。筆者有幸擔任此一班級級任,從此展開投身啟智教育二十年來最嚴厲的一次工作挑戰。 五位自閉癥孩子是五條并行線,第一天上課的情景是兩位老師手忙腳亂的找不到孩子們的交集,辛辛苦苦準備的作業不知道什么時候被撕的粉碎;當你還來不及擦掉臉上被吐的口水,另一個孩子已奪門而出,并且公然在操場邊大 樹下脫褲子尿尿;你正專注的看著他的雙眼,用夸張的嘴型教他發一個"ㄨ"音時,臉頰被他突如其來的一掐,你的ㄨ音變成慘叫聲;你還在拉扯地上打滾又哭又鬧的孩子時,有人來告訴你,另一個孩子不見了……當放學的鐘聲響起,我們癱在座位上,不知道明天要怎么過去!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請教過許多 專家、學者、機關、團體所得到的答復都是:限于自閉癥兒童在情緒及人際溝通上的障礙,他們彼此之間缺乏互動, 所以這樣的集中式安置是不妥的,而國內目前也沒有這樣的班級教學前例可循。因此本班級經營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不知航向何方。 然而”作為一位啟智班的教師,絕不可輕易與周遭的不利因素妥協。因為你的撤退,將使這些孩子流離失所。而你的失望就是孩子們的絕望?!保▉碜詥⒅墙逃臄嘞耄┮驗椴煌讌f,因為對教育的希望,我們開始翻閱書籍、請教專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親師晤談、家庭 訪問,和對學生行為的細心觀察,沒有舵的船還是在親師共同努力下揚起風帆,奮力向前行。
首先面對的是孩子們最大的問題──溝通障礙。在沒有人看老師的臉、注意 老師的舉動、聽懂老師指令的師生互動 情形下,第一個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們" 看著我,聽懂我"。 皮皮迷戀拼圖游戲,只有在拼圖時 ,才能叫他安靜坐下來,否則就像上了發條,跑進跑出、動這動那的,片刻不能安寧。我們把郭老師的照片放大并制作成拼圖。 小星愛聽音樂,當音樂聲起,他挖 鼻孔、翻嘴唇的自我刺激行為就顯著減少。我們把教室生活中常有的指令,如 "集合""上課""下課""坐下"等,配上不同的音樂,讓口語指令和音樂一 起出現。 木木愛看照片,我們把所有課程拍 成照片,做成了一個圖文并茂的功課表。 于是老師的外形、聲音,在孩子們 的心中,終于有了意義,教室生活的規 則和秩序,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走 向軌道。 突破語言理解的困境,接下來的是語言表達的問題。小星會說話,但只是 像小鸚鵡似的仿說或背誦聽過的聲音,完全沒有自發性的語言,每次有需求時 ,總是”嗯嗯”作響,當大人猜不出他心意時,就大發脾氣,滿地打滾哭鬧;大中也會說話,但是天馬行空,一會兒要吃鹵肉飯,一會兒要修理瓷磚,指著他媽媽問:”這是誰?”他會說:“媽媽”, 接下去指著旁邊的桌子問:”這是什么?”他也說:”媽媽”;皮皮只會發一個"ㄇㄟ"音,整天在教室里ㄇㄟ來ㄇㄟ去;木木和立文沒有什么聲音,尤其是木木,當不如意時就尖聲哭叫,咬自 己的雙手或捶打別人。我們發現許許多 多的行為問題,都和孩子語言表達的障 礙息息相關,”行為就是他的語言”,因此,語言表達的訓練成為班級教學的 一大重點。推究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 ,構音器不是問題,其它神經功能的運作問題,則仍在爭議之中。身為教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教育的方向著手,而課程必須生活化、功能化才能引起孩 子們的共鳴,生活經驗要豐富,才能找 到語言表達的素材,基于這兩項需求,情境教學的實施在我們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皮皮喜歡玩水,一次又一次的帶他 去坐船、去海邊、游泳池,終于他說出了生平第一個有意義的詞”游泳”。 木木喜歡吃東西,在麥當勞用餐時 ,發出了”ㄇㄞ”的聲音。
小星愛看電視,我們把教學情境安 排在電視機前,以看電視做為增強,終 于教會他正確的回答”要”或”不要”。 大中在各種情境中逐漸學會分辨,并且適時說出合于情境的話。 原來對電話鈴聲全無反應,透過和家長的配合,從一般家庭用電話到公用投幣式、卡式電話,反復演練,皮皮已經可以和老師在電話中侃侃而談。 情境教學的實施,不但幫助孩子學 習溝通,大大的減少了行為問題的發生 ,更進而改善自閉癥兒童固持僵化的特質,增進了生活適應的能力。 小星原來只肯在家里的馬桶尿尿,透過情境教學,帶他去車站、百貨公司 、寺廟、博物館……,使用各種型式的便器,而今憋尿的問題已經全部改善, 情緒也緩和許多,媽媽終于可以帶他出門遠行。 皮皮去人家家里做客時,總是脫光 自己的衣褲,并且鉆進人家的床鋪去, 害得媽媽不敢帶他去拜訪親友。經過”去同學家”單元的課程設計,配合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反復在老師家、同學家練習,現在皮皮作客時已儼然像個小紳士了。 木木第一天搭公交車時,把整張的” 自強車票”吃進肚里去,現在他不但能 正確使用6元硬幣、自強車票,還會刷卡呢!而公交車上就是他最佳的學習情境。
文文第一次在攤子上吃蚵仔面線時,弄翻了桌上的整罐胡椒粉,還吃得滿嘴滿臉是面線,現在情況也改善許多 ,學校附近的飲食店老板都是最佳的見證人。 大中不會數1、2、3,但是會拿10元去合作社購買面包;皮皮不會說紅色和綠色,但是會看燈號過馬路。木木 不會寫“麥當勞”三個字,但是會用手指“3號餐”點購自己的餐點……。 如果我們沒有帶孩子去過真正的生活,就不會知道他在適應生活方面有什么問題,如果我們的教學活動,只局限 在教室中進行,孩子們就永遠無法學會獨立生活,而這都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在輔導孩子們認知、生活技能和情 緒行為發展的同時,我們特別著重人際 關系的培養,由于本班學生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互動,因此我們商請本校普通班 的學生和我們一起進行部份的學習活動,如課間操、晨間活動、美勞、體育 、音樂課等。實施結果不但自閉癥孩子 可以模仿、學習一般孩子的行為舉止,發展同儕互動關系,對普通班學生而言 ,更是一門助人的學習課程。我們曾對 這些普通班學生做過問卷調查,發現全 部的學生都非常樂意繼續和本班學生相處并參與活動。
看著孩子們逐漸突破自閉癥者的困擾,走出人際障礙的藩籬,我們在欣慰之余,不免有些許感觸,一為外求,一為內覺。外求是在帶著孩子們四處練習溝通,學習生活時,我們感受到許多人 間的冷暖。我們曾經坐過免費的出租車 、喝過無名氏已代為結帳的豆漿、接受過許多扶持的雙手……然而我們也曾在公交車上和司機不歡而散,在火車上為了 一句”這樣的孩子也敢帶出來坐車?”而對整節車廂的旅客大談特殊教育,我們深深感到在指導孩子踏出自己、走向 人群的同時,更肩負著社會教育的使命 。因為情緒障礙的孩子,當他破繭而出時,是多么需要社會伸出雙手迎接他的加入。他不像其它身心障礙的兒童,或 許需要硬件的無障礙空間,他更需要的是無障礙的心靈接納環境。
面對當下喧騰一時的開放教育、融合教育,我們驀然回首,發現兩者的精神,早已在本班落實生根,我們慶幸沒有舵的船,終于找到了方向,爾后我們將繼續航行,航向更遼闊的未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