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隆隆開始有一些明顯的聲音了,念了兩年,愛看空氣中漂浮著棉絮,愛看成群的螞蟻在地上爬著爬著;卻仍不改以連續的「嗯…..」的聲音作為隆隆和我們溝通的秘密語。
上學期發現隆隆開始能聽懂許多老師提出的口語指令,包括「關燈」、「坐下」、「刷牙」、「拿鍋子去給黃媽媽」…..等日常用語,每當老師提出的語言指令,隆隆均能在指令出現后完成該事件。于是,我們確定孩子對語詞的理解無誤,表示孩子對語言已具備部分理解的能力,除非是特殊的內容或新鮮的語匯,隆隆大部分都能理解老師的口語表達的內容。并且在老師的語言指令出現后,也能正確的做出動作或行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漸漸減少身體的協助,改以口語的指令引導隆隆進行各種學習。
隆隆喜歡看會飛的東西,羽毛、樹葉,為了讓隆隆了解什么叫「飛」,我們甚至于帶著隆隆在校園里追逐蝴蝶,并告訴隆隆「蝴蝶在飛」、「小鳥在飛」;也設計了吹泡泡的課程,并告訴隆隆「泡泡飛走了」。在吹泡泡的同時,我們更用嘴巴將孩子們吹出的肥皂泡泡,告訴隆?。骸概菖蒿w得好高?!刮覀兺高^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發現隆隆的學習興趣,也藉由隆隆的興趣提供許多語匯練習的經驗。當老師在針對一個單字詞或短詞進行示范時,初期,隆隆只要有聲音,我們都同意并肯定隆隆的表現,并提供單詞的練習或雙字「迭詞」的口語示范和練習。
隆隆喜歡吃柜子里的「糙米夾心酥」,但隆隆只是看著,無法以語言表達。每當老師拿出來放在桌上,隆隆則發出「嗯….」的連續聲音,并作勢伸手要拿。老師立即將桌上的「糙米夾心酥」收起來,要求隆隆以「點頭」或「伸手」表示「需求」,于是由另一位老師帶著隆隆走到拿著「糙米夾心酥」的老師面前,拿著「糙米夾心酥」的老師則對隆隆說:「要吃?!共⒁舐÷》抡f,隆隆的聲音總是那么含糊不清楚,但至少隆隆愿意以「聲音」來表達,每天借著隆隆的興趣,要求隆隆在適當的情境下對老師表達需求,當隆隆的需求被滿足時,老師也要求隆隆開始要跟對方說「謝謝」,由于「謝謝」是迭詞,隆隆的抗拒程度沒有那么嚴重。之后,借著隆隆要玩「滾動的球」,老師會要求隆隆仿說「要玩」,才提供玩具給隆??;借著隆隆要拿盤子里的面包,老師也要求隆隆仿說「要吃」;當隆隆做出要走出教室的動作時,老師則也看出孩子的心思,立即示范「要尿尿」;隆隆每次仿說一個字,雙膝總是會蹲一下,我們沒有制止他這個行為,只是希望孩子能嘗試以語言進行溝通,不再是以「嗯…」的聲音叫個不停。這些溝通的語匯就是以「借著適當情境」和「滿足孩子的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孩子必要的示范與溝通的模式。
隆隆近日出現更多以前沒有聲音,當隆隆指著柜子里的堅果,又快速的以「嗯…」的聲音叫著,并以手往堅果的方向用力的比了兩下,老師立即拿出柜子里的堅果,并問隆?。骸敢灰??」隆隆緩慢的說出:「要…..吃?!估蠋熈⒓匆云匠Uf話的口氣告訴隆?。骸负?!要吃,老師給你,隆隆很棒,會跟老師說『要吃』?!购⒆佣鄮状尉毩暤臋C會,自然能建立信心,嘗試透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語言的練習,不是在一個沒有互動的情境下練習;當孩子透過語言達到溝通的目的,自然在其內心世界會形成一種反應的機制,所以,提供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孩子練習語詞的類化,比讓孩子練習舌操,說一些和情境不相干的語詞要來得重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