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學前早期的教育訓練

2006/4/26 10:37:41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 早期教育的概念
    對自閉癥兒童的早期教育也叫早期訓練。在美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正常兒童的義務教育從3歲開始,特殊兒童從診斷疾病之日起,就必須為患兒制定個別的教育計劃(IEP),在臺灣兒童的早期教育被譯稱為“療育”。
    早期教育是促進患兒生長正?;囊粋€重要環節。
2、 早期教育的兩個階段
早期教育(早期訓練)分為早期干預和學前教育兩個階段。
(1) 早期干預
(3歲之前)從診斷之日起,為殘障兒童制定IEP,提供教育干預。
    干預的目的:盡管每個患兒的特點各異但目的是相同的,就是盡量地減少障礙對兒童的影響。
    早期干預的任務:早期干預任務有二:其一要針對性地應用訓練和教育的方法,幫助殘障兒童掌握他們不易學會的技能;其二要教會患兒的家長掌握對孩子訓練的技巧,以便在日常中進行家庭訓練。
(2) 學前教育(學習時期為3-6歲到學前)
     在早期干預的基礎上,繼續為患兒制定(IEP)提供患兒進入家庭以外的社會單元應具備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訓練。
    訓練的內容與目的,訓練生活的自理,對他人指令的反應,愿望表達,跟隨群體生活能力以及其他功能的技巧訓練。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進入幼兒園、小學校作基礎準備。
    3、實行早期教育的關鍵在于早期識別
    要想讓自閉癥兒童盡早地得到早期訓練,關鍵在于早期識別。
    早期識別決定于兩個環節——醫院的診斷和家長的識別。
(1) 醫院診斷能力
  醫院診斷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條件是否先進的重要 標志之一。 
  在康復殘障兒童越顯迫切的今天,建立一個完善的兒科早期診斷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2) 父母提供識別的常識
  父母親對孩子發展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及時及早發覺問題,并果斷地送孩子去專門醫院檢查。
4、早期訓練的場所與前提條件
1)家庭訓練
(1)訓練年齡為0-3歲;
(2)訓練的方式。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由家庭成員進行訓練。
(3)家庭訓練的前提:
a) 家庭成員必須學習了解與自閉癥相關的知識,熟悉自己孩子的癥狀特征,學習并掌握訓練的基本理論與操作技巧。
b) 專業機構(或專業訓練指導者)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患兒的家庭環境,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制定IEP計劃,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訓練。
c) 在訓練中,要定期請專業人員對孩子進行評估,進而進行發展目標的訓練。
2)專業機構訓練
(1) 訓練年齡,3-6歲到學前的教育。
(2) 我國專業機構現狀:
  在我國,目前尚無公立的自閉癥專業訓練機構,僅有為數極少的幾所民辦的訓練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家庭訓練必成為主要甚至唯一可行的訓練形式,家長必須承擔起訓練的沉重責任。
5、 早期教育的指導思想:
 ?。?)自閉癥兒童的訓練含蓋了特殊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兒童發育與發展的心理學、生理學等多學科知識,訓練的方法又是多種科學的綜合。因此,老師(訓練者)一定要有豐富的自閉癥的知識以及深厚的臨床訓練經驗,才能信任。
 ?。?)制定訓練方案時,要因人而異在專業人員系統觀察和測試(評估)后,制定針對個案的目標計劃。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依據既定的學習與訓練的目標內容,進行程序系統地適當地科學技巧地訓練,并建立建全兒童訓練記錄檔案資料。
    (4)充分認識訓練的艱巨性,嚴重性。訓練者必須認真、嚴肅地進行細細、步步逼近目標,把握成功的訓練。并強調早期訓練的有效性。
    (5)訓練中,強調程序步驟結構化,行為干預科學化,強化合理化要充分地調動兒童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創造輕松、愉快適應訓練的環境。
    (6)訓練要有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概念,及時必要地調整訓練的目標課程、方法和技巧,使訓練更趨向實際,更趨向成效。
    (7)家長必須參與患兒訓練的全過程,并與老師緊密配合訓練。
    6、早期訓練的目的與手段
1) 訓練的目的
    不論采用何種訓練體系,首要明白的是以下兩點訓練的目的:
    (1)幫助患兒體驗到與人交往的愉快感(心理目的);
    (2)提高他們社交的主動性和行為自控能力(走出自閉),而不是在于要他們學會多少知識。為此,必須做到:
a) 讓患兒在愉悅的交往中體驗到完成課題的成就感;
b) 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內在動機;
c) 在社交中,幫助他們對事物建立“是”與“非”的概念。
2) 訓練手段
    我們所施行的種種訓練方法,都只是一種手段,是為達到目的實現目標,而采用的合適、必要的手段。依照這種關系原則,在進行自閉癥早期訓練時,訓練者(老師)與受訓練的患兒必須建立起融洽的關系。
    與人交往的愉快,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靠的是樂意、興趣的參加,而不是生硬的壓力和被迫,因此,在訓練中,不要強迫孩子長時間地做被動的配合,否則,即使孩子學會了一些技能,卻產生了恐懼和厭倦的心理,消弱了他對環境的適應性,越來越難地與你配合訓練,產生更加自閉的傾向。
    大量有效性的訓練研究表明: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感知和人際交往障礙訓練時,訓練者(老師)與患兒之間的關系是關鍵中的關鍵!能否建立融洽的關系是衡量該項目訓練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標志。所以,訓練者的任務就是怎樣把握好患兒在愉快交往的心境中學好課程。
    7、制定實施教育和訓練計劃
    自閉癥患兒的教育(訓練),是在事先制定好周密的計劃,并在實施計劃目標中進行具體訓練。所以在訓練前,首先要訂好訓練計劃。
1) 制定教學計劃
    (1)由于自閉癥兒童的技能在整個發展領域中是不平衡的。所以,必須針對患兒心理、生理的發育特點制定出適用的個別化的教學(方案)計劃(IEP)。
    (2)制定計劃必須建立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要使用評估量表進行評估(參閱評估部分的資料)。
a) 《PEP量表》——含模仿、知覺、精細動作、粗大動作、認知表現及口語認知等七個不同技能領域發展程度評估。
b) 《波特奈早期教育指南》檢測表評估
    (3)依據具體的評估結果,制定教育與訓練計劃
      a)首先選定教學目標
    目標可分為長期(一個月或一個季度)目標和短期目標兩種。有時在短期目標內,患兒會同時達到三個不同發育領域的目標。
b) 根據教學目標逐步地達到選定目標和總目標;
c) 如果患兒在完成指定目標任務時,成效微弱或無進步時,訓練者則要考慮修訂教學計劃或把一個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目標(小步驟)進行訓練。
(3) 在實施教學計劃中要記錄訓練進展情況,作為檔案資料保存。
8、訓練的具體方法(在專題訓練方法介紹時說明)
到目前為止,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的訓練方法還沒有。只是根據每個患兒的癥狀特征和具體條件,設計出針對性,采用多種綜合性的訓練方法,或對某個方面有積極作用的訓練方法,如:感知覺用感統訓練法;深層次心理用心理分析誘導法;整體關系用公共關系訓練法;非言語社交用手勢、手語訓練(舞蹈、音樂、扮演小丑動作等);行為問題行為矯正法,身體生化機能用節制飲食、維生素等藥物療治等。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兒童學前早期的教育訓練]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