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快樂感性的孩子
有位學生問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我的接班人?"我對這個問題很訝異。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給"。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哈佛的湯玫捷說:"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幫助你的孩子發覺他的獨特的優點吧!
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根據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追逐興趣并發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作為家長,我們會鼓勵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她的興趣上。比如,我大女兒喜歡看小說,我們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義的書給她看,這些年她已經看了上千本書,而且她的英語總是靠滿分。我二女兒喜歡寫作和畫圖,我們就教她用計算機寫他喜歡寫的東西,然后加上圖片、照片,變成一本書,印成漂亮的彩色版,送給親友。
對孩子沒有興趣的課,我們只要求盡力地準備,盡力地學習,對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我認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幫助全面發展孩子,但是要適量。有些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我都會用"讓孩子有選擇"的方和孩子約法三章。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們對他們說: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后,他們如果盡了力,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再學。結果,他們對音樂都沒有興趣,但是一個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于是,我讓他們朝他們的興趣發展。
多讓孩子有與人相處的機會。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從小就不會與人相處的小孩,長大很難成功也很難快樂。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除了喜與樂,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應。讓孩子有機會散發他們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孩子表面會變聽話,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都一樣是有于優勢地位的孩子,也不會從這種片面強調競爭的教育方式中獲益,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作為天之驕子處處受到褒獎,這很容易讓他們產生異乎尋常的優越感,并因此忽視了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方面的鍛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