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896 年開始,矯正學習障礙的研究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特點是把學習困難學生單獨編班、編校進行專門矯治;第二階段在專門矯治為主的同時,讓這些學生定期回到正常學校中去;第三階段讓學生回歸到主流學校,定期到專門矯治機構進行矯治。
各時期有代表性的矯正研究成果如下:
?。?1 )美國學者羅伯特、威廉特于 1967 年發表專著《學習障礙的矯正》,對世界學術界的影響極大。他們從兒童的大肌肉運動、感覺動作統合、知覺——動作技能、社會性技能等方面訓練入手,編制了一套學習障礙矯正訓練教程。
?。?2 )美國南加州大學珍·愛爾絲博士 1969 年提出用感覺統合訓練矯治兒童學習障礙行為的觀點,并且提出預防和改善的辦法。主要教具是小滑板、大籠球、旋轉浴盆。
?。?3 )臺灣中華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劉弘白博士( 1989 )主張逐步訓練方向感、韻律感、平衡感、速度感和輕重力量的作用能力、協調能力、松懈能力,訓練聽語能力、視知覺能力,進而提高學習障礙兒童的基本學習能力。
?。?4 )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林崇德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補救措施的做法。經一年實驗,實驗班的成績大幅度提高。
?。?6 )北京市教科所梁威提出的矯治措施是:使用數學學習反思卡、分層測試卡,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產生正遷移的條件,矯治學生的學習障礙;解決中小學生數學學習銜接問題。
?。?7 )中國兒童中心兒童心理研究所楊重明、陳學峰、賴燦成等人( 1993--1995 )承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子課題“兒童學習障礙的矯正”的研究,編制了 CNCC 兒童學習障礙矯正訓練教程”,成立了學習障礙兒童的專門矯治機構。
以上研究者無論是在校外進行學習障礙矯正訓練,感覺統合運動訓練,還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障礙的矯治,都是對矯正研究的探索,各有其特點。-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