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自閉癥孩子的特質、個別性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不論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或舉動背后的原因為何,老師都可以透過對這些自閉癥孩子的認識,而建立更明確的工作方向。而在指導自閉癥兒童時,如果老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配合教學策略加以運用,將更容易增加孩子學習的動機及效果,以達到誘發孩子學習與成長的目的。
由于多數自閉癥兒童只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物品作反應,因此在教學中提供適當地社會性與環境性的刺激,以增加自閉癥兒童對不同刺激的反應及適應能力,是指導者必需遵循的原則。例如:教師在預備的課程中,事先準備多樣的教材、多式的教具,以及豐富的教學活動,藉此除了可以讓自閉癥孩子學習選擇,也可以增加他們挑選的能力。而在教材教具的選擇上,提供真實的物品較易誘發孩子反應的動機;此外,老師多嘗試用溝通、口頭贊美,以及利用自然的實物來增強自閉癥孩子的學習動機,都是很好的教學策略。
自閉癥兒童通常有過度選擇的學習特質。例如:一般孩子學習認識一個人,會從性別(男/女)、身高(高/矮)、體型(胖/瘦)、年齡層(大人/小孩)、臉孔、聲音等等綜合多方面的線索來認識這個人;而自閉癥兒童認識一個人,可能是只單一地注意這個人的眼鏡、脖子,甚至只從眼睫毛,或是頭發的氣味來認識這個人。換句話說,他們只運用單一、獨特、不相關的刺激訊息來認識這個人。這種單一的訊息不論是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任何知覺過度反應而來,都會影響了自閉癥孩子對人的概念。我們在針對這種"過度選擇"特質時,可以運用的教學策略技巧有兩種:
1.漸進、有程序性地方式。先提供單一的線索,由少到多。例如上述例子中,若要自閉癥孩子認識一個人,指導者可提供這個人的照片,先呈現一張,漸漸增加照片的張數,然后看這個人的錄像帶,再聽到他說話的聲音,最后與本人一起玩游戲、上街……等等。經由漸進式的灌輸,使他們接受"這個人"多元的特質,進而學習掌握多元的概念。
2.利用夸張或擴大焦點的方式,提供多重的線索。也就是一次提供三~四種的相關線索,并予以特別增強。如上述認識一個人的例子,指導者可以一次就將照片、錄像帶,和這個人同時呈現,同時強化這個人的多方面特質,增加孩子對此人的多樣概念。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