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文摘瀏覽 > 瀏覽文章

結構教學法對中部地區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學習效果七

2008/12/8 13:02:58 來源:臺灣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三)教學情境
1.物理環境:于國立彰化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之「統合式資源教室」進行研究教學, 將教室規劃為「個別學習區」、「團體游戲區」、「點心區」、「個人物品區」、「教材教具區」,分述如下:
(1)個別學習區:用綠色、藍色、黃色分別代表游生、陳生及孫生。并在其個別學習區外分別貼上綠、藍、黃三色,幫助三名個案認識自己的學習區。
(2)團體游戲區:教室內以黑色膠帶貼出的正方形區域,以進行團體游戲之用。
(3)點心區:為一半圓形的組合桌,

椅子分別貼上三名個案的代表顏色,讓
三名個案依顏色就座。
(4)個人置物區:于柜子及教室外之鞋柜分別貼上三名個案的代表顏色,讓三名個案依顏色放置個人物品及鞋子。
(5)教材教具區:放置相關的教材教具。
2.教學時間表:劃分每天教學活動為六節課,每節二十分鐘,每節下課十分鐘,除固定之社會互動(打招呼)、團體游戲及吃點心說再見外為共同活動時間外,其余課程由教學者根據個別化原則設計教學活動。每日教學流程如表七:
表七  教學時間表
時間(下午) 活  動 時間(下午) 活  動
第一節 1:00~1:30 社會互動(打招呼) 第四節 2:30~2:50 認知語言或認知操作
第二節 1:30~1:50 認知語言或認知操作 第五節 3:00~3:20 團體游戲
第三節 2:00~2:20 認知語言或認知操作 第六節 3:30~3:50 吃點心,說再見


3.增強系統
    依據三名個案之喜好及不同特質設計增強系統,分述如下:
(1)孫生:若能聽從教學者指令或完成某項作業,則給予一個牛奶糖代幣。初期無法理解兌換制度,仍依賴食物增強,因此根據食物增強的撤離過程,將對兌換原則分為下列四階段:
A.食物增強階段(1:1)--完成作業或聽從教學者指令即給一顆牛奶糖。
B.代幣階段(1:1)--完成作業或聽從教學者指令則給予一枚代幣,一枚代幣即可換一顆牛奶糖。
C.代幣(4:1) --四枚代幣換一顆牛奶糖。
D.母親擁抱為增強物(4:1)--自母親撤離教學情境后,當孫生完成作業或聽從教學者指令得到四枚代幣后,即得母親擁抱。
(2)陳生:以天線寶寶圖案作為代幣,用以兌換巧克力。若能聽從教學者指令或完成某項作業,則給予一個代幣,放學前結算,一枚代幣即可換一顆巧克力。
(3)游生:以滿天星餅干圖案作為代幣。若能聽從教學者指令或完成某項作業,則給予一個代幣,放學前結算,一枚代幣即可換一顆滿天星。
4.提示系統
(1)基本教學歷程提示:呈現教學刺激→教學指令→(教學提示)→學童反應→教學結果(增強);(2)教學提示(李淑貞譯,民86):采自然刺激、自然提示之原則,將提示系統分為完全肢體協助、部分肢體協助、動作示范、直接口語協助、間接口語協助、完全獨立。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結構教學法對中部地區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學習效果七]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