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原理論(一)──環境適應
蒙特梭利終其一生,并沒有將“蒙特梭利法”,作過有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就算說明,也只限于一些原則性的闡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她尊重兒童,尊重生命,知道兒童內心蘊蓄的寶藏,像海水一樣的深,對生命本體的研究,根本就是無窮無盡,絕難有定論的。
所以她自己曾謙虛地說:“我只不過是對兒童加以研究,只不過是接受兒童給予我的,并把它表現出來而已?!彼龑O子小瑪利奧. 蒙特梭利也說:“她并沒一個理論體系……”。
但是被很多著名學者稱之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在意大利她故鄉的碑上刻的),以及被稱為“科學的幼兒教育倡導人”,一生都以那樣虔敬、辛勤的態度,徹底地以科學方法來思維,來治事的曠世才女,在研究她認為“是未來世界締造者
我自己從1982年以來,即潛心研究她的幼兒教育法,今日大膽地試將我六年來的讀書心得,初步歸納出以下六項原理,來作初學者入門的參考:
(1)環境適應論 (2)獨立成長論 (3)生命自然發展論 (4)吸收心智論 (5)工作人性論 (6)獎罰無用論 我們先從第一項──環境適應論開始談起吧!
從 狼 童 說 起
1920年,在印度的東北部發現了兩個女狼童,一個八歲,一個二歲,她們因為從小與狼一同生活,生活習性完全與狼一樣,口不會吸吮,兩手不會抓東西,甚至連聲帶也發生了變化;夜晚常常不睡覺,只是不斷地吼叫;不會站著走路,只有爬行,耳朵亦如狼耳,常常會動(人的耳朵不會動),一切的生活方式均顯示出不能適應的情況,其中活得較長的八歲女狼童,在十七歲時去世,中間雖經過九年人類文明的教導,仍舊無法成為真正的“人”。這個事例,使我們發現了二件事實:
(1)雖然她們本質上是人類, 但因為從小不在人的環境中長大,也就發展不出人類的特性。
(2)人類有適應環境的本能,為求取生存,他能夠因應不同的環境,而發展出適合該環境的特征來。
環境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曾將“環境”比類于人的頭部,強調環境對小孩的重要性,因為人類的一切成長都與頭部有關,它是發號施令者,控制著生理與心理上的發展成熟度;而環境對于人類而言,也像頭部一樣,主宰著一個人是否夠聰明的最大關鍵。正如前一章所提過,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實際上遠比遺傳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智愚和成敗呢!
在教育上,后天良好環境的影響能夠彌補個人先天的不足,誘發內在的潛能,使可兇、可善的人性導向正?;陌l展。
在個人成長而言,個人的成長一定要與環境相適應,如果不能相適應,人的基本能力便無從發展甚或消失,嚴重的甚至導致不能生存,正如前面狼童的例子,他們不但失掉了人的本性,而且將他們帶回“人”的世界后, 由于年齡已大,已經無法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生命也就非常短暫。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