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誠總是班級中最快樂的孩子,時常遠遠的就聽到他愉悅的笑聲傳進教室,然后老師就要準備迎戰這位身材實在有料的小鋼炮。無論去上廁所或去知動教室上課,都看到他滿面笑容的迎人。因為罹患癥候群的關系,讓誠誠在口腔與動作的機能上比同年的孩子慢了很多,雖然誠誠不會說話,但是卻不減誠誠求知欲的熱情。
這是班級中一幕有趣的場景,老師在準備發今天的點心水果,你就看到誠誠的眼睛一亮,立刻找到自己的溝通簿,把”自己的照片”和”要”的卡片排在一條條狀的紙卡上(我們稱為”句帶”),然后再從溝通簿中翻到”水果”的這張卡片,黏在句帶的最后面,不一會兒,老師的身旁就會多出一只可愛的小手,遞給你一條”句帶”,上面表示著”我要水果?!竿?!誠誠要吃水果,對不對?」,誠誠興奮的點點頭。誠誠眉開眼笑,因為他表達了他的需要,老師也眉開眼笑,因為老師很清楚知道誠誠要做什么。
這是一套運用圖卡與他人溝通的方式,稱之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這可是近20年來從美國發展出來,針對年幼無法使用其它溝通模式的重度溝通障礙兒童而設計的溝通模式。這套溝通系統的設計,是依照正常兒童發展的順序,要先讓孩子學會和人溝通的基本原則后(如主動向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再學習如何和他人溝通傳遞更高層次的訊息(如發表對某事物的看法),圖片兌換是藉由圖卡來傳遞訊自己的想法,然后他們會漸漸的學習到句子結構、語意關系,和有效的溝通功能結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一套個人獨特的溝通方式。
在班上老師以誠誠個人的需求為本位,尋找出誠誠在學校中最需要與人溝通表達的需求的內容與情境,我們從例行的教室活動、用餐活動、音樂律動活動、知動訓練活動四個方向,來設計誠誠需要的與人進行溝通的溝通簿。一開始當誠誠和我們溝通的時候,誠誠只需要拿放黏放在溝通簿上的卡片,和老師進行溝通,當誠誠知道和人用圖卡溝通具有功能性時,誠誠就會主動用圖卡與人溝通了。而當主動與人溝通的能力逐漸穩定時,誠誠也逐步發展出辨識不同卡片的能力。接著老師就讓誠誠開使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需求,仍然是使用圖卡在句帶上排列出句型:我(誠誠的照片)Æ要Æ需求的物品,然后把句帶交給想要表達需求的人。未來老師希望能開啟誠誠與人溝通更多元的方式,逐步在加強誠誠的認知的能力,這樣誠誠和人溝通的內容就可以更加精致。這已是誠誠最常和人使用的溝通方式了,現在溝通簿可成了誠誠的寶貝喔!
回想誠誠剛入班級的時候,個頭小小的非??蓯?,因為沒有語言,和人溝通的方式多用手指、拉人,有時候老師不了解他的意思,或是他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時,就開始大哭。自從圖片兌換成了誠誠和人溝通的技能后,誠誠哭鬧的次數明顯的減少了,這一套溝通方式開啟了他的心靈與外界交流的管道。配合著圖片的兌換,我們也要求誠誠學習自然表達的手勢,讓別人更容易了解誠誠的想法。我們期許誠誠有一天會開口說話,但是現在誠誠用的卡片,就已經會說話了呢!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