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擁抱大自然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有效途徑。
現代社會孤獨癥患病率越來越高,而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發病率愈高,在農村,有幾個是感統失調的?有幾個是厭食、偏食的?孤獨癥固然是大腦神經、基因病變引起綜合性發展性障礙,但后天環境對其癥狀的加劇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深知大自然的魅力,鄉村的山水草木,鄉村孩子成群結隊打水仗、捉魚、玩泥巴,過家家,采野果,掏鳥蛋,挖地瓜,撿花生,吹筁子,打狗,玩弓箭......大自然的靈氣是多么的奇妙!
我兒子2歲多被診斷為孤獨癥后,他生活的環境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家住八樓,出門是密密麻麻的高層住宅,鄰居是退休老人,腦袋本來就有問題,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豈不更自閉嗎?
于是,我發瘋一樣帶兒子去小區綠地去玩,去效游,去爬山,去鄉下,去公園,去操場,去草坪,去小河,去接納大自然的恩賜和洗禮,去吸取大自然的靈氣。
在家的日子,我則就地取材,把大自然請到家中,讓兒子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每天,讓兒子脫光衣服上樓頂進行日光浴和空氣浴,讓新鮮的空氣觸摸他的肌膚,讓陽光把他的身體曬成古銅色,風雨無阻,寒暑不斷,出門去玩,就讓他獨自從八樓爬到一樓,回來時又讓他從一樓爬上八樓,那架勢絕不亞于真正的登山運動員。陽臺角落有專門從海邊帶回的沙子、石頭,供給他盡情地堆沙堆,挖沙坑,砌他夢中的小房子。玩起水來,他可謂大玩家,從樓頂的水池到陽臺,又從陽臺玩到衛生間,或趴在倒滿水的陽臺作青蛙狀,或躺在洗澡盆里、站在水龍頭邊,或蹲在臉盆旁,或泡在大水桶里......鍋、碗、瓢、盆、瓶瓶罐罐統統成了他玩水的工具。
為了讓兒子更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我運來泥土在樓頂開辟了一個花園和一個菜園,我用心血匠心營造的兩個樂園,其所蘊含的田園風光和生活的極大樂趣,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兒子在那里跟著我翻地、種菜、澆花、除草......每每看著兒子在園中滾爬、摔打、奔跑,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當年的我,就是眼前兒子這個模樣。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