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0—6歲兒童孤獨癥流行病學調查天津市和平區

2004/8/24 0:46:52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兒童孤獨癥(childhood  autism)是起病于兒童早期的一種全面性精神發育異常。國外對本病的認識始于1943年,Kanner最早對孤獨癥作了描述。國內是在1984年由陶國泰首次報道4例兒童孤獨癥。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對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報道大致每萬名兒童2-13人。國內僅見福建省有同類研究,在10802名14歲以下兒童中,確診患兒3人,時點患病率0.28‰。
為了解我市和平區0—6歲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情況,我們以2001年6月1日零時作為調查時點,調查全區現住人口中0—6歲兒童5000人,報道如下:
一、資料
和平區位于天津市的中心,是天津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在該地區隨機抽樣5000名0—6歲兒童為調查對象。
二、方法
(一) 篩查工具:克氏孤獨癥行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為國內外使用比較多的孤獨癥篩查量表之一。由14個項目組成,每項選擇“是”與“否”的回答,對“是”的回答,給予1分的評分??耸险J為總分7分為劃分點,可有效地區分孤獨癥兒童和對照組兒童(包括正常兒童、腦性癱瘓、聽力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的兒童)。
(二)診斷工具:依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有關兒童孤獨癥的診斷標準CCMD-2-R”確立診斷。采用量表評定診斷(1)CARS量表(2)PEP心理教育量表。
(三)調查方法:在全區所屬各街道社區居委會中,通過公安局戶籍管理部門提供符合條件的兒童5000名,按調查底冊項目逐一列出,確定兒童進行調查的具體時間。街道各居委會主任親自登門入戶,做好被調查兒童家長的動員工作。請家長親自或由熟悉兒童情況的人帶兒童去現場參加檢查。篩查量表由經過培訓的衛生技術人員詢問家長了解情況并現場觀察兒童后填寫。篩查陽性者(≥7分)由參加此次調查國家級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診斷并填寫診斷表。診斷時使用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由Schopler(1980)編制,是由15項內容組成,由專業人員使用的評定量表。本量表每項按1-4級評分(4為量重一級),總分大于或等于30分可診斷為孤獨癥。少于36分時則為輕度孤獨癥;總分為37-45分時為中度孤獨癥;總分在46分以上則可診斷為重度孤獨癥。對于確診為孤獨癥的兒童要進一步做PEP量表的測試。
(四) 一致性檢驗:參加此次調查的專業技術人員均參加了國家級培訓,對三種量表的使
用考核結果與專家的結果符合率不低與95%。
三、結果
(一) 篩查結果:參加此次調查的0—6歲兒童共5000人。2歲以內1416人(28.32%)。2-6歲的兒童應用克氏孤獨癥行為量表篩查。篩查陽性者共5人,平均得分為9分。參加篩查的2-6歲年齡段人口學資料見附表:
附表2-6歲年齡段人口學資料

年齡組 陰性 陽性
                   男    女          男   女
2歲 338   344 3
3歲 330   354 1
4歲 371   350 1
5歲 426   428
6歲 327   311
合計 1792  1787 5
(二)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對篩查結果為陽性的5名兒童進行量表評定診斷。最后確診為孤獨癥的患兒5名,時點患病率為1‰。
四、討論
(一)我國是有13億人口的大國,有3億多兒童。但是,對兒童精神傷殘的狀況了解甚少。本次調查是我國第一次組織進行全國0—6歲殘疾兒童抽樣調查。其中我市和平區是此次抽樣調查的12個樣本之一。我們以2001年6月1日零時作為調查時點,在我市的和平區開展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查。被確診為孤獨癥的5人,時點患病率為1‰。相當于國外報道大致每萬名兒童2-13歲人的上限。
(二)兒童孤獨癥(childhood  Autism)屬于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中的一種類型,從其慢性病程的預后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小部分可好轉,一小部分惡化,大多數病情依舊??偟膩碚f大部分預后不佳。重者喪失各種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三)確診為孤獨癥的5名兒童均為男性,這與文獻報道孤獨癥男孩多于女孩基本一致。
(四)5名兒童的CARS量表評分均在37-45之間,屬孤獨癥的中度征象。PEP教育量表測試評分結果計算出的IQ值均在70以下,5名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視孤獨癥與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五)5名患兒的父母均在25-38歲生育。3名患兒的母親在懷孕前后從事計算機工作。1名患兒的母親在懷孕早期曾患感冒并自服藥物,1名患兒的母親曾自然流產二胎,該患兒系第三胎。5名患兒全部足月分娩,4例順產,1例難產。其中,1名兒童出生時窒息,在其7個月時發現癲癇,腦電圖有異常波;1名兒童難產,產程長且產后經CT檢查,蛛網膜下腔出血;2名兒童在1歲半時摔過頭部;1名兒童患腎病綜合征。
這似支持圍產期并發癥是危害因素的假說,也提示我們孤獨癥可能與腦器質性疾病有關。
(六)確診為孤獨癥的患兒的父母中,2名兒童的父母都為大學文化;2名兒童的父母均為初中文化;1名兒童的父親高中文化,母親大學文化。5名患兒的父母分別從事教師、技術、廚師、工人、理發員等職業。提示我們孤獨癥似與家庭文化背景無關。同時,應該注意到,5名患兒均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中,是家中的獨生子,親子關系好。因此也不大支持有人認為孤獨癥系缺少父母的感情交流等社會心理因素所致。
(七)5名兒童的家長均不能陳述發病的準確時間,均為緩慢起病,病前無明顯誘因。4名兒童在1歲左右曾會說“爸爸”、“媽媽”、“再見”等,以后逐漸減少,甚至消失。1名兒童1歲多才會呀呀語,兩歲時仍不會說話。其發病年齡若以癥狀最早引起父母注意為發病年齡計算,大致在2歲-2歲半之間。這與文獻報道一致。5名兒童臨床主要表現為言語功能發育的停滯或減退;接觸交往障礙和興趣活動范圍狹窄。
(八)在被確診的5名患兒中,1名4歲患兒和1名3歲患兒,其父母在一年多以前即發現孩子異常。雖經就診,但未被明確診斷。提示應向兒童的父母及婦幼醫療保健單位普及有關兒童孤獨癥知識。發現兒童有孤僻、不與小朋友交往,言語發育遲滯以及行為障礙等現象,應及時到??漆t院進一步檢查診斷。婦幼保健單位對兒童的定期健康檢查中,應納入語言、發育及社會交往行為發育檢查內容,以利于早期發現兒童孤獨癥。
(九)目前對兒童孤獨癥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手段,藥物也不能改變其基本病程。僅限于控制某些行為癥狀。一旦確診,必須采取積極的心理干預和家庭的教育訓練并輔以藥物治療,促進康復。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0—6歲兒童孤獨癥流行病學調查天津市和平區]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