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挨打

2006/11/17 9:42:52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星期五是班上固定到知動教室進行體能活動的時間,每周五,我們總是會在早上的個別課程上完,吃完點心,刷了牙,上完廁所后就走到國小特教班的教室進行知覺動作的課程。

在知動教室,有的孩子以跑步機進行行走的練習,有的孩子則在跳床上練習跳躍,有些孩子則會在球池里進行活動。在球池里進行活動的孩子,有的時候,由另一個大人(外籍阿姨)陪伴孩子在球池里活動,另一位老師則會站在較高的地方,并拿著一個大麻袋,大麻袋里裝滿了球池里的球,對一個反應較慢的孩子,我們利用這個活動將麻袋里的球倒入球池里,麻袋里的球嘩啦拉的滾進球池,產生極大的聲音和較快的速度,孩子的情緒被這樣的活動拉到高點,又喜歡,又害怕。球池里的阿姨,也會拿著球,故意丟向孩子的腳,孩子的腳有了「痛」的感覺,就會因為被球打到了而主動改變身體的姿勢。老師站在球池外,會以口頭鼓勵孩子:「婷婷,把球拿起來丟,快,丟給阿姨?!埂?老師利用這個機會,提供孩子語言的訊息,以引發孩子在球池里應用自己身體的力量進行姿勢的改變,婷婷也能在被球打到后,把腿縮起來,或是發出叫聲,或是翻轉著自己的身體,這個時候,孩子在不一樣的環境里進行改變姿勢的練習,是需要有一些又因引發其動機的。

文文在剛進班時常常出現打同伴,或故意伸出腳讓同伴跌倒,也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捏身旁的人或以牙齒咬同伴的手臂,這學期這樣的行為已經不再出現了,由于老師發現文文仍經常會出現伸出手想打人又放下的動作,雖然最后都沒有動手,但是沖動的情緒行為是需要為其制造一個發泄的管道的,所以,球池內的阿姨開始叫著文文的名字,并且拿起球池里的球,對準著文文丟過去,老師也提醒文文:「文文,快,用手接住?!刮奈钠鋵嵤墙硬蛔∏虻?,在數次做出要接球的動作卻接不住球的情況下,老師引導文文開始去撿拾地上滾動的球,文文在撿球的時候,阿姨還是持續的對著文文丟,文文這時生氣了,皺著眉頭看著阿姨。老師問文文:「怎么了?」文文回答:「阿姨用球丟我?!刮覇栁奈模骸竿床煌??」文文肯定的說:「好痛?!估蠋熯@時適時的引導:「阿姨打你好痛,那你以前打佳佳痛不痛?你咬佳佳痛不痛?」文文再次肯定的說:「好痛?!估蠋焺t蹲下來告訴文文:「那你以后不要打人喔,不可以打佳佳喔,被打那么痛,你要不要再讓阿姨打?」文文也回答:「不要?!估蠋焺t提醒文文去告訴阿姨:「阿姨,不要打我?!拱⒁踢@時也問文文:「那你以后不可以大婷婷喔?!刮奈狞c頭答應。

小龍在學??偸窍矚g拿這會旋轉的東西嗯嗯嗯的哼叫,進了知動教室拿了一顆籃球自己仍然玩自己的,一邊玩一邊跳還嗯嗯嗯連續的叫著,由于小龍的家庭,較不重視小龍的教育問題,孩子在家庭中也經常都是被放在一個房間理自己玩自己的,只有來到學校才會被要求和大家一起活動。這半年,小龍才開始會做出一些動作代替語言的表達,但是某些打招呼的互動技巧,老師還是要求小龍以口語仿說,雖然不清楚,總還是多一種溝通的管道與模式。阿一看著小龍在知動教室里嗯嗯的叫,且自己玩著手上的大籃球,于是阿姨也拿起球池中的球往小龍的屁股丟過去,小龍原是看著對方,后來生氣的叫著,接著又開始沖撞并大聲叫。老師見狀,即走到小龍身旁言,牽著小龍的手走到阿姨身邊,并以口語示范:「阿姨,不要打我?!剐↓堃粋€字一個字的仿說,老師還遭球小龍舉起手,對著阿姨搖一搖并說:「不要?!剐↓埰匠2惶珪芙^,也不會表達需求和情緒,透過這樣的情境安排,老師要求小龍模仿老師和他人互動,并以動作和語言練習「拒絕」。

下肢行動能力較不方便的小楷,在剛剛走完跑步機,看著地上都是阿姨丟出來的球,則在老師的提醒下進行幫忙老師撿拾地上的球之活動,藉由撿球的過程,小楷在知動教室中自行移位,并以視覺搜尋球掉落的位置,以便將球撿回球池里。這樣的活動,也讓小楷在自然的情境中進行視覺追視的練習,小楷總是一邊收拾一邊跟老師抱怨阿姨不聽話,老師也附和小楷說的話,并告訴小楷:「阿姨真的不乖,球球亂丟,害小楷收得好累,好忙對不對?」小楷會回答:「對呀?!估蠋熖嵝阎】骸改阕约喝ジ⒁陶f,叫阿姨不要亂丟,小楷撿得好累?!剐】瑫呐赖角虺嘏?,攀著手扶桿,去和阿姨好好的「溝通」。

小萱和小雯的膽子較小,總是會哭著臉走到老師面前,老師會問:「怎么啦?!购⒆又钢⒁?,老師再說:「阿姨不乖對不對?」小萱和小雯會重復的說:「阿姨不乖?!估蠋焺t在告訴小萱與小雯:「去,去跟阿姨說,叫阿姨不可以丟球球?!购⒆幼叩桨⒁堂媲?,嘟嘟嚷嚷的說了一堆的話。

有時候,我們怕孩子受傷害,我們疼愛孩子,但是,也養成孩子不需溝通即可獲得的行為模式,尤其,對于那些「愛子心切」的家長,孩子不需溝通就能獲得各方面的滿足,卻舍不得孩子面對一點點的挫折,孩子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去面對未來的學習環境呢?當老師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家長更有必要了解老師設計這個活動的用意是什么,否則老師的善意和情境的設計被家長誤會與曲解,對老師而言,是不是也成為傷害。當我們了解「為什么」時,才能體會老師安排這個活動時的用心。

0% (0)
0% (10)

Tags:挨打

下一篇: 講道理 上一篇: 生日快樂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挨打]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