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一、一些全新的假設
我們大多數做父母的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判斷自己為人父母的能力。當孩子顯得愉快、聽話、可愛、又有禮貌時,我們就為自己,也為孩子感到自豪;當孩子情緒低落、不講道理時,我們或是責備自己,或是抱怨孩子。我們處理事情時往往受一種廣為接受的觀點所左右,即孩子有了麻煩是件"壞事"。我們會通過盡力勸說或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重新成為"好孩子",因為我們不愿意覺得自己是"壞"孩子的"壞"父母。
建議父母不必勉為其難地強使孩子們變"好",而是嘗試另一種方法。即傾聽孩子的情緒宣泄。它是依據以下這些并非憑空的假定:
1、兒童天生是可愛的,他們容易與人相處和合作,有很強的求知欲。
2、兒童良好的天性會被不良情緒掩蓋。當他感到悲傷、驚恐、害羞、孤獨或不被贊賞時,其良好天性可能被掩蓋。不安情緒會使孩子的行為"出軌",不再對人抱有信任、合作、熱情的態度。
3、受傷害的感受會導致孩子的行為變得可惡、可怕或僵化。這類行為表明孩子在尋求幫助。
4、如果孩子正處于上述狀況,情緒很糟又很倔,只要有位成年人來到他身邊關懷地傾聽他訴說煩惱,他就會從受傷害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特別要注意的一種情緒是沮喪,它是任何一個熱切求知的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孩子們帶著"我當然能做"和一定會成功的期待去學習。他們對于自己想干什么有自己的主意,這是件好事。然而他們的能力只有通過坎坷的、有失誤的嘗試過程才能得到增強。沮喪是學習過程中每天都有會發生的突然故障,是孩子所期望的與他們所能做到的二者之間的矛盾的自然產物。
二、沮喪會阻滯學習過程
對于任何年齡的學習者來說,沮喪都是難以對付的敵人。我們都知道沮喪是如何發生的:一個孩子無法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愿望進展,然而為了自己的榮譽,他又不能放棄努力。最終他失去了采取新方法進行嘗試的能力。他想成功,但不知如何做,他感到惶恐。此時,善意的成年人的建議對他不起作用,因為他的那種感覺或情緒已經壓倒了他思考的能力。此時如果禁止他發脾氣,他一定會放棄要學習的愿望。以后每當遇到相似的情況或相似的學習任務時,沮喪就會像豪豬毛一樣豎起來擋住他的路。
三、孩子怎樣才能擺脫沮喪
當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感到安全時,他會開始發脾氣,即開始一個自然的康復過程。孩子大吵大鬧時,會全身發熱,也可能會哭泣和冒汗。這樣的發脾氣通常并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他們不是壞脾氣,也不是有惡意。這種情緒爆發會大量釋放出致使他們一觸即發的緊張情緒。
大多數父母從來沒有機會觀察發脾氣如何使孩子們恢復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因為當孩子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時,周圍的人都會對孩子發火或嚇唬他。盡管每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曾一再地嘗試用發脾氣來驅除沮喪的感覺,我們卻一直認為孩子不該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并不一定意昧著你作為父母有什么過錯,或事情有什么不對頭,或孩子有什么過錯。當然,如果孩子在類似的情況下重復發脾氣,也許說明你對孩子的行為的期望或限制是不恰當的。例如,在商店買東西時不許小孩子觸摸任何東西,肯定會讓他感到沮喪。兒童不會抑制自己與生俱來的學習愿望,他們常通過觸摸來學習。他們自己的希望和想法常超出自己的能力所限。發脾氣是感到沮喪的孩子擺脫不良情緒的途徑。
四、傾聽孩子發脾氣
一旦你能把握孩子發脾氣的規律,傾聽他發脾氣并不比聽他哭泣更困難(參閱"孩子哭泣的時候"一章)。發脾氣就像是孩子情緒系統中的雷霆閃電。下面是關于傾聽的幾條一般性準則。
1、要靠近孩子,但別試圖安慰他
大發脾氣意味著大量噪音和運動。這有助于他擺脫由于自己未能達到目的而感受到的羞辱!讓他去撒潑吧。發脾氣的過程大多不會很長。你也許得堅持聽5至15分鐘。一旦得到傾聽,發脾氣會很快過去。隨后孩子可能會咯咯笑,與傾聽人熱烈地親昵一番。孩子從幾乎要崩潰的狀態又恢復了平靜和理智,這樣一個奇妙的轉變過程正是傾聽的結果。你會在隨后的幾小時或幾天里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耐性有了很大的增長。
2、如果你和孩子剛好處在一個公開的場合,你可以小心謹慎地把孩子帶到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安然度過"風暴"。
孩子們看來經常選擇公開場合開始發脾氣??赡苁且驗樗麄冇X得周圍有很多人時,發脾氣對自己有利,也可能是由于置身在成年人的環境中,對他們造成的壓力最終超過了他們的承受力。比較恰當的處理是設法把正在撒潑的孩子帶到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大多數旁觀者會很樂意看到你處理問題很在行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大多也有過一兩次同樣的經歷。所以不必太顧忌旁觀者。
我認識一位父親遇到這樣一個情況,他的商業街的一個擁擠的玩具店里大發脾氣。他沒什么地方好去,就抱著大吵大鬧的孩子沿街走了十分鐘之久。感覺尷尬的妻子則跟在后面,保持一定距離。事情過后,他們以為兩歲的孩子會像每天中午過后那樣疲乏無力。他們壯著膽子走進一家咖啡店吃午飯,沒想到兒子在那里自始自終都表現得又乖又伶俐,讓女服務員著了迷。
五、這種傾聽會導致縱容孩子嗎
"如果我傾聽孩子發脾氣,孩子就會恢復正常舉止嗎?"這是人們常有的問題。人們覺得孩子那些令人頭疼的吵鬧太頻繁了。如果我們每次都得聽下去,生活不就變成了一片吵鬧聲了嗎?我們不是更無法對孩子加以控制了嗎?我們怎么能容忍他們的任性呢?
允許孩子順其自然的發脾氣,開始的那幾次對父母們確實很難忍受。一個好辦法是在父母們(不一定得是夫婦)之間建立起相互傾聽的伙伴關系,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擔當傾聽者這個困難的角色。具體的辦法是,兩個有子女的人約定好時間,避開孩子們,專注于有關為人父母的話題。每人輪流談一談作為父母親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困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探究一下由于有個沮喪的、愛發脾氣的孩子而產生的種種感覺。例如,有機會能著重談談那些磨蝕我們的耐心的種種情景,我們就能夠以較為冷靜的頭腦,目的明確的行為,振作精神地去傾聽孩子。
孩子們不會挑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脾氣,所以,不要指望你的耐心傾聽會造成一個完美的有禮貌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只要需要就會發脾氣。有父母傾聽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時不容易受挫折而信心崩潰。在兒童時期他們已得益于宣泄,從中增強了自己的韌性和自信心。
運用傾聽的辦法,你可以期望孩子將逐漸增長應付重要挑戰的能力。他遇到困難仍會堅持學習,面對不合理的事物,他會維護自己的正直。與嚴格的循規蹈矩相比,以上那些品質會使他更成功地接受人生的挑戰。消除了緊張情緒,他經常能夠與人愉快地相處。煩躁時他能得到傾聽,他就學會了設身處地地同情他人,因為你正是這樣對待他的。
提示與思考:
1、請回憶孩子最近一次發脾氣的情景。你當時的感覺如何?你是怎樣對待他的?
2、你小時候發脾氣時,父母或其他成年人是如何對待你的?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