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進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以感知覺為基礎,以思維為核心的認識活動。孤獨癥兒童學前認知能力的培養目標應從感知覺入手。在發展感知覺的基礎上,豐富生活經驗、引導參加學習活動,不斷豐富知識,增進認識事物的能力。
(一)發展感知能力
人的任何經驗上的積累,都是通過運用感覺器官去接觸、探索周圍事物而獲得的。孤獨癥兒童感知覺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主要表現在個體之間及個體自身的差異性。因此訓練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能力是促進認知能力發展的首要環節。具體應做到:
1、增進感知覺反應的能力。孤獨癥兒童的感覺器官發育正常,但對他們身邊的事物卻表現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淡漠表現。他們的這種表現可以說明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是很差的,因此應盡早的幫助他們建立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力,提高反應能力。訓練的目標是:
①接受來自外界刺激。
②能尋找刺激物。
③能追蹤刺激物的方向。
④能從表現反應對刺激物的親疏好惡。
2、擴大感知的范圍。孤獨癥兒童不僅感知的主動性差,感知的范圍也非常狹小。因此感知的內容單一。我們在訓練時應注意擴大感知的范圍,并運用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來豐富感知的內容。訓練的目標是:
①會使用視覺分辨。如分辨顏色、形體、簡單方位等。
②聽覺分辨:能分辨幾種不同的聲音、音量大小,高低、好聽、難聽等。
③觸覺物體:能分辨冷熱、軟硬、干濕、光滑與粗糙等。
④味覺:幾種食物的一般味道與口味。
⑤嗅覺:香、臭等。
3、記住感知的內容。人們普遍認為孤獨癥兒童的機械記憶好。因此學前訓練應注意發揮這一特點,通過不斷重復,反復強化,使他們能記住曾感知過的事物,并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重復并恰當地表達。只有記住才能表達,這就要求做到使用感知記憶。
①記住曾經見過的一些圖形。
②會模仿一些聲音。
③能摸出一兩種物品。
④能指出剛才吃過的一種食品。
⑤能嗅出剛才嗅到的一種食品味道。
⑥能躲避臭味。
(二)增進學習能力
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學習能力的訓練,不僅有效地促進智力發展,同時能起到豐富語言的作用。在制定學前孤獨癥兒童學習能力訓練目標時,應根據其心理發展水平,本著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進行。
1、豐富生活常識。同正常兒童一樣,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發展也是從認識身邊的食物開始的,只是被動些,應加強引導,使他們能較好的實現這些目標。
①認識自己:姓名、性別、身體各部分名稱。
②認識家庭:住址、親人姓名及工作單位等。
③認識室內用品:家具、家電、日用品等。
④認識學習用品:書、本、筆等。
⑤認識社會環境:學校、醫院、商店、公園、公廁、交通工具等。
⑥認識顏色:紅、白、藍、黃等。
2、豐富自然常識。認識一些淺顯的自然常識是引導孤獨癥兒童走出自我封閉的有效方法,應達到的目標有:
①認識小動物的名稱及簡單習性。
②認識植物:樹、花、草、蔬菜、水果等。
③認識天氣:雨、雪、晴、陰。
④認識時間: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3、豐富簡單的數學常識。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目的是培養孩子興趣,幫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但訓練時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倦學習。學習的目標有:
①認識方位:上、下、前、后等。
②認識數概念有圖形、大小、多少、粗細、高矮等。
③認識數前概念:會唱數20以內、會點數10以內、會區別1和許多、會說出5以內總數、會取出物品5個或更多。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