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 目標: 4歲正常發展孩子應有的學習技巧 (1)
合作與獎勵作用(Cooperation and Reinforcer effectiveness)
當老師或父母呈現孩子想要的物品,例如巧克力糖或怪力超人等,學生愿意進入一對一的ABA學習模式,能坐定在椅子上.
當老師或父母刻意呈現兩種不同獎勵品,例如巧克力糖和葡萄干,學生能自行選擇其中一樣,做為學習的正面獎勵.
當老師或父母只呈現對孩子沒吸引力的物品,例如鞋子或毛巾,學生仍能看著此物并搖頭示意拒絕.
當老師或父母呈現中性物品(亦即孩子沒有接觸表現喜惡的東西),例如太陽眼鏡或鑰匙,學生會愿拿過來檢視玩弄新的呈現物.
當學生完成一項要求,他/她清楚知道會有立即的獎勵;例如給學生3片拼圖,他一完成拼圖,會期待有一粒葡萄干吃(獎勵品).
最好的老師能知道如何用非獎勵品方式,與學生建立一對一的正面學習果效,用肢體語言獎勵學生的正面學習態度,例如搔癢、擁抱、贊美拍掌、獎勵卷允許在家玩電動、念孩子最喜歡的短篇故事書或帶動唱.
當一次呈現4張圖畫卡,例如貓、狗、牛、豬,學生能明白一定要成功地認出4個動物名字后,才有獎勵品;例如對尚不能發聲的學生問, “指出哪一個是狗?”當學生依序且成功地指對所有的動物,才有獎勵品.此舉是要堅固學生的耐性和增加他的注意力.
為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老師和父母要使用贊美成為孩子的滿足,并有技巧性的先給予贊美,用獎品做為最后的補充品,目標是要學生不仰賴獎勵品成為學習的動機,并提高學生在社交中的大眾接納度.
對自己的表現,學生會用眼神尋求老師和父母的認可.
學生對于作業能被完成,視為自我的最佳獎勵.
在行為規范上,當作業完成而獎勵品沒有立即給予,學生能在合理時間下屏心地等候老師,不會馬上表現行為失常的情緒抗議.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