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2.2歲的孩子,不過因為弟弟還是不會說話,很好動,而且眼神不看人(即使看了也是一下子就移開),我開始很擔心是不是有自閉傾向。
上星期跑了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生沒有明確告知是什么狀況,就要我去早療中心接受評估及治療,但是要等上一年半載才能排上。)及優兒養成中心(作兒童發展評量,但是因為弟弟不配合,所以只填了書面評估。但是評量師最后語帶保留說,可能有自閉傾向。過動兒通常是多話。)
我想問問家有自閉兒且已接受治療的媽媽們,如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別人說話時至少會看著對方)?或者如何引導說話?或者其它在家也可以幫弟弟做的練習?謝謝??!
一位茫然無措的媽媽
回復1:
唉!
假如經過「訓練」自閉癥就會好了,那自閉癥早就絕跡了。
我不是說不要訓練,也且非要訓練不可。
只是,不管ABA也好,ABB也好,或是ABC也好...
不要抱著錯誤的期望,以為這樣就會好了或減輕了...
眼神不看人?
我看過經過訓練過的小孩,講話時眼神真的會看人
只是,一雙沒有靈魂的眼睛,把孤伶伶的視線投射在你臉上,令人心酸。
我不知道心智科醫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只知道這是生理上的問題,但是我找不到答案。
透過訓練,可以養成習慣,只是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小孩小時候也是如此,眼神總是飄移飄移drifting..roaming...
偶而會飄過來看你一眼,但我知道,
我的臉只他路過的一面公車站牌罷了,大部分時間他是過站不停的。
唯一讓我感到還有所救藥的是,他非常專注在他感興趣的事物上。
我盡量把自己變成一件他所喜歡的事物。
真的,那時候的我像極了那只巴夫洛夫的狗,
真希望有一天他會很專注的「注視」著我。
當然,我知道這樣的「自我訓練」絕對是不夠的,但卻非做不可。
幸運的,現在當他看著我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他在「讀」我的心思。
小一豐富學校生活,讓他的視野更寬廣了,只是...
漫長了未來,誰知道?
回復2:
我在孩子洗澡時和他玩, 把玩具拿在自己眼前. 喂飯時把食物拿到自己臉前面再給他. 但是, 不看人有其原因, 可能源自問題的根本. 把精力或是希望放在這里(強行訓練要看人), 我認為是沒必要的. 增進溝通能力(語言理解和表達)比較容易做到. 有些書(家有學語兒) 有幫助.
回復3:
現在的年輕媽媽因為信息來源充裕都很早就發現孩子的異狀,醫學信息也比當年我求診時發達的多,因為聽多了,媽媽們更惶恐,每天在家族里看到的是許多憂心的媽媽惶惶不知所措.
我有點慶幸自己當年因為找不到援助而決心自力救濟,我把Kevin當成正常的孩子來帶,他不看我,我就告訴他我很難過他沒有注意我對他的愛,我只是不斷的提醒他,如果他沒有看對方,對方會不知道他的喜怒哀樂,就會誤會他的意思.
上學了,我告訴他上課不看老師,會不知道老師教什么?也很不禮貌,雖然要不斷的耳提面命,但是進步很多.現在他只有在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才會眼神飄忽,我還是一貫用耳提面命來提醒他.
當年我不知道他是亞斯伯格癥的孩子,但是我用耐心和愛心來帶他,雖然有挫折,會想怎么他這么不聽話,但是我從不在氣頭上處罰孩子,都是先彼此冷靜20分鐘之后再來談,從他3歲開始我就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就算真的要處罰,孩子也心甘情愿,而且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不論醫學如何發達,最能幫助孩子成長的還是父母的用心,只要父母不放棄,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孩子一定可以走出來.加油!!
回復4:
澐兒二歲半的時候...
"最近一個月來他才開始"出現與人的互動, 就是用比較原始的方式拖著你到他想去的地方,但是并不會表達,也不會用手指向他要的東西, 他只會站在那里, 也沒有乞求的眼神......
我們有帶小孩去醫院做評估,但并沒有去參與復健, 一方面因為他超怕陌生人, 會哭得亂七八糟, 一方面我們并不認為每隔幾天一兩個小時的治療會比一個家庭的改變力量要大。
「星兒的天空:個人記事」—化悲憤為力量吧
謹提供一些原則參考 首先自己先不斷嘗試,了解2.2歲的弟弟的感官喜好與厭惡,觸覺、聽覺、嗅覺、視覺…。并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例如:食物、飲料、玩具、…,例如:哦!他最喜歡獅子!﹚從在他感興趣的事物上開始。
并且常常把自己與他所喜歡的事物做連結。
也要了解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方式為何?孩子會聽?會比手勢?會看圖片?…
﹙跟孩子溝通時自己常跟玩具獅子一起出現,如果獅子在他手上,你可以說;「換我玩了」拿過來;當他強烈要那樣東西的時候,就時你最好的引導時機!如果他沒有想要,那就表示當時的環境中可能有他更想要的東西,隨機教學,辨識東西的名稱、增進語言的理解,引導協助他表達—我﹙拍拍自己的胸﹚要﹙手掌伸出來﹚獅子…;手指﹙他感興趣的那樣東西﹚…。示范多次,孩子學會了之后再漸漸減少提示,有一天當他的行為出于自然表達,就是一大進步了。﹚
我在跟澐兒洗澡時教會了水、打開水、水太熱了、泡泡、小鱆魚﹙有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橙色的﹚、噴水、唱潑水歌、毛巾…,是很愉快的經驗。
耐心,慢慢進展,彼此都需要一些時間。的確需要用心,我也相信當我們愈來愈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時,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教養方法的,自己也是在努力中,大家加油。
明澐爸爸
回復5:
"別人說話時至少會看著對方"
這是與人溝通互動的第一步
不會看人也說出溝通的障礙
一個還未有語言但有溝通能力的孩子
是會用眼神注視來表示他溝通的企圖和能力
先從叫喚他名字開始
也就是叫他時讓他看你
當他看你時妳一定要有反應
比如拿一個他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給他一方面當作增強物
另一方面讓他理解別人叫他是有意義的
不過記得練習過程要有耐心 不要急 需要許多時間練習
回復6:
我不太同意這樣的觀點. 對我來說, 孩子溝通異常是永遠存在的. 但是只要有基本的 function 他也可以在世界上過著快樂的日子.
看人要看對象和事情. 如果我的孩子連最親近的人最親密互動時都無法直視, 我當然會有很多方法卻誘導他和我的關系. 但是以一個孩子來說, 對不熟的人, 實在沒必要去要求他一定要看著對方. 我希望孩子看人是一件愉快的感受, 所以我很愛和他眉來眼去. 但是如果他必須躲著眼神才能跨出溝通之路(因為眼神交會使他害怕), 去要求他一定要看著人, 我認為是沒必要的.
當孩子漸長, 可以告訴他看人是禮貌. 此時自有不同的要求.
回復7:
我認為我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 他在有自信的活動(觧數學, 改編), 他常愛看我的眼睛. 可能是追求稱贊或是頑皮的看我是否看出他的道理. 但是在社交上(尤其是初見或是告別), 他總是躲避人的目光. 他很明顯的異常在于對 bye-bye 或是 謝謝有錯誤的解讀. 此時我只希望他不再因為他人只是說個再見就嚎啕大哭, 或是不要像早期不斷說謝謝, 此時再管到眼神只怕會制造出更多不必要的問題.
對我來說, 介入是有層級性的. 早期他連家人都不看時, 我的確花很多心思制造眼神互動是美好的感受. 再大一點我會告訴他看人是禮貌. 但是目前的階段, 我不再去要求這樣的行為.
對孩子的互動, 我孩子會說他喜歡和比較大的小朋友玩, 喜歡和大人玩, 但是不喜歡小組的小朋友. 到底該鼓勵他能說出想法, 還是糾正他想法的"錯誤"(??) ... 對我來說, 并非那么顯而易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