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目前沒有肢體治療師(occupation theorist)的輔助, 且他的年齡是在13個月到18個月大之間, 以下的小肌肉操練可在家自己做.
1.亂涂亂畫
孩子在紙上或紙箱上的涂鴉,是早期手眼調合(eye-hand coordination)的小肌肉動作, 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開端;孩子用重復(repetitive)的動作和循環的圖案(circular patterns),大動作地畫滿整張紙.
此時父母要著重鼓勵自閉兒亂涂鴉的興趣,避免強調作畫技巧因而失去孩子操練手眼配合的訓練機會.
以下有10 項注意, 使父母帶領孩子進入這個訓練:
1.給孩子大型的粉筆或蠟筆但避免有尖頭, 然后讓孩子選擇他要畫在哪里;如果他選擇畫在墻上或地板上,可帶他到公園畫在水泥地上,盡量喝采他的涂鴉,任憑他選擇蠟筆的顏色,若他執意只用一個顏色,千萬不要勉強他換色.
千萬記住!現在孩子是在做手眼配合的訓練,不是在學畫畫技巧.如果他自己換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父母可藉此在身旁訴說 “顏色”,例如孩子用綠色,你就只說 “綠色!”,不要用太多字,例如 “好漂亮的綠線!”,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 沒有太多字匯來區分這 6 個字, 哪一個字是 “綠”色?
2.父母可用麻將紙將桌面包起來,任憑孩子涂畫;有些孩子也愛涂鴉在紙盒內.
3.父母或其它年齡較大的孩童,可用競爭的方法引逗孩子操練手眼配合,你可以說, “看誰畫的最多最大?” 用他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做為獎賞.
4.父母可隨身攜帶空白筆記本和粉筆,帶孩子外出時,可讓他涂鴉在可洗凈的人行磚道上,在朋友家中或公共場合里,可讓他在紙上涂鴉.
5.如果他喜歡涂鴉在書上,就給他有色彩照片的過期雜志,任他涂抹.
6.若粉筆、蠟筆引不動孩子操練手眼配合,就給他水彩和小刷子,讓他畫在陽臺的水泥地上.
7.當孩子顯出極高興致,為了延續這個活動的新鮮感,父母可用大型銅板或其它有凹凸圖面的物體,置于紙面下,讓孩子用粉筆或蠟筆在紙上摩擦,有顏色深淺的圖形會浮現出來.
8.若你的孩子在手眼配合上沒有一般自閉兒所有的困難,父母可以給孩子較透明的紙張,將簡單的圖畫書上的圖像擺在透明紙下,鼓勵他摹描圖線畫出圖樣.
9.父母可買白色的運動衫或用父親的白色內衣,讓孩子涂鴉在上,當父母穿上孩子的作品時,一顆繼續作畫的種仔就埋入他的心田,父母日后會驚嘆他藝術的天份.
10.記住這是一個手眼配合的訓練,沒有畫的對不對和好不好的標準,最重要的是贊美孩子的參與和愿意,大肆表揚張貼他的作品在顯眼之處,要求到你家來訪的親友對孩子的作品當面贊賞.
這個訓練對孩子的拿筆寫字技巧是一個重要基礎!
這是手眼調和的第二課, 若孩子尚未進入涂鴉的興趣 (第一課), 此階段的訓練會引起更多的反抗, 因除了手眼小肌肉的調和技巧外, 父母此時要同時增加自閉兒的注意力和工作完成的使命感.
2.放置和取出
此項活動要將至少8個小物體放進容器內,然后才能完全取出.重點在于教導作業完成的觀念, 并同時拉長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性; 當孩子完成任務時, 父母的贊揚更能建立孩子的自信感.
1.用有蓋子但小口的盒子, 或不是深口的紙袋, 布袋, 大碗, 玩具桶, 煮鍋, 茶壺和咖啡/茶罐子皆可作為容器.
2.教孩子放入(drop)以下小型物體: 積木,線軸(spools),大珠子,別針,小沙袋,蠟筆,小汽車,小人物等.
3.一開始先給 2-3 個物體, 等到孩子全數放進容器內, 再逐數遞給小型物體, 但需注意制止孩子放進又拿出來, 不要喝止他, 卻將其余未放入容器的玩具移出他的視線, 因這個活動是著重教導 “完成” 的觀念, 所以不要一次給予太多物體, 卻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4.鼓勵孩子一定要將所有小物體放入容器內, 然后才可一一取出.
a.用固定的言語指令來教導, 例如, “放進去”, “讓他們全部關起來”, “一個也不能忘掉, 大家在一起”.
b.在未將所有玩具放入容器前, 孩子想取出其中一樣玩具, 父母應立刻將另一個小物體塞入孩子手中, 要他將它放進容器內; 請注意不要斥責孩子意圖取出的動作, 父母需迅速轉移他的注意力, 將另一小玩具塞入他手中, 繼續放置物體在容器內.
5.千萬不要給孩子敞開的容器, 以致他會玩弄調整容器內的物體.
6.當孩子完成任務后, 讓他將蓋子蓋上, 搖一搖, 再讓他打開蓋子, 一一將小玩具取出.
7.這游戲可在孩子洗澡時玩, 放少許水進去, 鼓勵他將所有要洗澡的小東西放入, 一起沖洗后, 再一一拿出晾干.
8.此活動可延伸清理地面玩具, 才能再到別的抽屜取出欲玩之物.
當這作業完成的觀念被建立, 日后孩子就能了解步驟順序的概念; 例如我要先做完功課才能玩, 整理玩具干凈后才出門.
當自閉兒已熟練用一只手的放和取, 不但可分辨他是主用左手或右手, 且進一步教導兩手并用.
3.分配雙手合作的運用
當孩子用一只手操縱或探索物體時, 教導他可用另一只手來扶持物體, 用專業名詞形容這個動作, 是左右對稱的小肌肉調和 (bilateral coordination).
1.讓孩子自己決定雙手的功用, 哪一只手用來探索和哪一只手是抓穩的功能; 孩子此時己有左右手使用的偏愛, 他會以有控制力的手來操縱物體, 用較弱的另一只手來輔助.
2.給孩子一個小型洗澡海綿, 讓他先將海綿浸入水中再擠榨水出來, 再給他一個玩具人物; 現在孩子兩手握住兩樣東西, 此時告訴他替玩具洗頭洗澡.
3.給孩子一個要上發條的玩具或鬧鐘 (記得關掉鈴聲), 教他雙手并用.
4.給孩子一個布袋戲玩偶, 教他用一只手將玩偶套入另一只手上; 若孩子技術已熟練, 可以給他一只手套來練習; 千萬不要給孩子一雙手套, 只要一只且是給較弱的手, 例如孩子是以使用右手為主, 則給他左手的手套.
5.教他一手抓住杯子, 另一手可以將小型水果或餅干放入杯內.
6.可以給他一小袋飼料, 一手握住飼料, 另一手可拿取飼料并喂動物, 例如魚、狗或免子.
7.其它類似生活功能如下:
a.一手拿住香焦, 另一手剝皮.
b.一手拿住汽球, 另一手畫圈圈在上面.
c.一手壓住紙, 另一手畫圖或涂色.
d.一手抓穩容器, 用另一手拿鏟子舀進沙或水在其中.
e.一手抓穩小鈴鼓, 另一只手來拍擊.
f.一手握著果汁盒, 用另一只手拿著吸管喝果汁.
g.一手握碗, 另一只手握湯匙自己喂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