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文摘 > 康復教育 > 瀏覽文章

培養自信自愛孩子的原則

2007/3/29 15:56:58 來源:香港教育城www.hkedcity.net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孩子日漸長大,我們當然最想看到他們時常都開開心心、合群好學、不怕挫敗,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和愿意承擔責任。
如何培育這樣的孩子?
關鍵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感,讓他學會自信自愛,這也是父母送給子女一生最好的禮物。
自尊感是孩子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整體印象,幫助孩子認定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可以做些怎么、做得有多好,有多少人認同和接受。

自尊感可以是多方面的,每個人在不同的自尊層面可能有不同的表現。

例如:

孩子受朋友愛戴,社交自尊自然好,但另一方面,孩子動作較笨拙,體能自尊便會偏低。每個領域的自尊感所占的比重不同,這是由于不同社會文化影響所致,

例如:
香港,學業成績比體育成績更受重視。

另外,自尊感和以下的五個范疇有相關的聯系:

  與「自我價值」關連
( 一 ) 安全感 - 感到受保護和重視,肯定自己的價值,對未來有信心。
( 二 ) 獨特感 - 認定自己是個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樣貌、喜好和其它身分的代表,并感到自豪。
( 三 ) 聯系感 - 感到被親友和所屬團體接納、認許和欣賞。
   
  與「自我能力」關連
( 四 ) 能力感 - 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學習新事物和應付生活的挑戰。
( 五 ) 方向感 - 知道自己不需要依附別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愿和作出決定,并承擔決定的后果。
缺乏成人的贊美、關懷或注意力。
孩子的成就或優點不被承認。
孩子的意見和感受不獲尊重。
成人的譴責及嚴峻的批評,或傷害性的羞辱。
常拿孩子與兄弟姐妹或朋友作此較。
沒有足夠自我照顧機會,不會應付困難。
未有培養嗜好,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父母常埋怨孩子是他們的負累。
父母不和,家庭常出現紛爭。
自尊感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成長經驗中逐步形成的。從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幼兒對自己的印象,完全建基于他身邊的人對他的態度和行為反應,
例如:
人家稱贊他的容貌 --- 孩子便覺得自己漂亮可愛,母親贊賞孩子能自己做功課 --- 孩子便認定自己是乖巧合作。
隨著孩子成長,他不再以別人的反應作為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他會把自己的能力與外界和自己訂立的標準比較,作出自我評價。
例如:
孩子雖然得到母親稱贊,但觀察到其它同學的作品,知道自己的畫工不及別人,自我評估后,知道自己比人差,進而不肯把作品向人展示。
每人腦海中都存有理想的自我形象,如身材該怎樣、學業成績要多好等,自尊感的強弱取決于自己在感覺中和理想中的差距,差距愈大,自我接納愈難,自尊感便難以增強。
自尊感是影響孩子學習、交朋結友和應付生活種種挑戰的最主要元素,盡管兩個人的天分和能力相約。
個人的自尊感高低卻影響其實際表現,有良好自尊感的孩子,自信可以學習新事物和改變周遭的環境,因而會主動學習和嘗試。
有良好自尊感的孩子,能力和價值被肯定,因而會尊重自已,也會進一步學習去尊重別人,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有良好自尊感的孩子,了解和接納自己的能力,會為自己的工作訂立合理的準則,到自己未能達到外界的過高要求,不會自責,也不會常感憂慮和沮喪。
有良好自尊感的孩子,明白失敗是無可避免的事,遇到挫折逆境,不會迷失方向或輕易放棄,所以較易成功。
自尊感弱的孩子經常覺得自己能力欠佳或毫無價值。這種負面的「內心獨白」 - 未必反映實際的情況,例如,孩子雖然身材適中,但他卻覺得自己肥胖丑陋。成人的態度和反應,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批判及破壞性的看法,其中包括 :
缺乏成人的贊美、關懷或注意力。
孩子的成就或優點不被承認。
孩子的意見和感受不獲尊重。
成人的譴責及嚴峻的批評,或傷害性的羞辱。
常拿孩子與兄弟姐妹或朋友作此較。
沒有足夠自我照顧機會,不會應付困難。
未有培養嗜好,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父母常埋怨孩子是他們的負累。
父母不和,家庭常出現紛爭。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培養自信自愛孩子的原則]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